秦溪村基本资料

秦溪村介绍

秦溪村亦称前溪(社临鹿溪而得名),本村坐落于旧镇西部鹿溪下游与海港交汇处,距镇政府所在地只有2公里之遥,西邻石桥村,东邻郭厝村,南临鹿溪,北隔小山便是营脚社。

政区沿革

秦溪清代为秦溪保,民国32年起实行保用制度,秦溪便居于旧镇秦溪保,解放初期改称第四区(旧镇区)的前溪乡。1956年2月合并于旧镇镇1958年8月成立属于旧镇公社的秦溪大队,自1964年至1980年从秦溪大队先后分出另设玉厝、石桥、郭厝3大队,从此秦溪大队只辖秦溪社大部分(东部小部分划归郭厝村),现今秦溪村约有456户1825人。

姓氏源流

秦溪原有王、陈、卢、李、叶、吴、阮、许等姓居住,现尚存陈厝埕、李厝街、草厝尾、叶厝巷、下许、下许谭仔等地名,王兴之祖于明永乐年间从横口(今官浔镇康庄村)前来开基,不久便传于附近营脚、郭厝、玉厝、英山等处,海传入广东外沙等地,王氏宗祠名为燕翼堂。

经济状况及基本设施

秦溪村现有耕地415亩,其中水田338亩,农地77亩,1992年在李仔园开设旧镇工业开发区,先后征用300多亩土地建立工厂。

主要农产品年产量:稻谷约300吨,桃、李、香蕉等水果约100吨,蔬菜约100吨,传统的手工业制品斗笠年产2万顶左右,全村劳动力800多人,有一般人长年出外打工。

1995年与郭厝、玉厝、石桥3村在社前合建农民大街,水泥路长1600米,宽17米。

秦溪村于1979年建教学楼一座(秦溪、郭厝、石桥、玉厝四村共有),1994年再建教室6间建筑面积450平方米,于2003年重新建造一座教学大楼(系钢筋水泥结构)总面积375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现设6班,学生数234人,教师12人。

李仔园中学建于1994年学校总面积约18亩,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学生6班292人教师45人。

2009年秦溪村西北方与石桥交界处新造一条从社前水泥路通向李仔园县道主干线(迎宾大道)相连接的水泥路,长1.5公里,宽12米,二车道。

又于2007年全社内进行整改,厝前厝后道路、水汫都进行整修,社内当时也已经修起两条水泥路,社貌焕然一新,更好的是汫头巷尾到处都安上路灯,到了晚上到处光明一片,真可谓是农村城市化了。

文物古迹

惠王庙,祀广惠尊王谢安。庙为两进三开间结构,颇具规模。谢安字安石,号东山,东晋孝武皇帝的宰相,太元八年(373年)指挥著名的淝水之战,打败强敌前秦符坚,头东晋转危为安,据(漳浦县志)载,谢东山庙在浦乡里到处皆有之,祖传陈将军自光州携香火来浦,五十八姓同崇奉焉,故今皆祀于民间。

地名历史

秦溪西北公路边有一片荒埔,抗日战争期间,秦溪社贫农王水涨披荆斩棘,垦荒成园种植李树十多亩,该地遂名为李仔园,解放后修复抗战时期破坏的旧公路,又在旧镇渡口建一座汽车渡码头,改变以前旅客要在旧镇下车改乘渡船到对岸再搭车的情况。1953年7月5日退守台湾的-派出一支军队进攻东山岛,被增援解放击退,然而由于增援部队受到旧镇港过渡拖延,致守岛军民受到了一些损失,战役过后,为改变旧镇过渡延误状况,在旧镇港上游溪头渡建起一座公路桥,从桥头向西北建一条公路通向李仔园与原县道相连接,并设李仔园站,树立站标,以利行人从此李仔园知名度渐高,以至成为正式地名,虽然那一片李仔园已改种其他果树,溪头渡桥梁也因旧镇桥闸建成后被废弃,而李仔园地名却一直沿用下来,1992年旧镇镇设立李仔园工业区,1994年又开设李仔园中学,李仔园地名就更为可知了。

秦溪村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