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凉水口镇地名因境内溪流切穿山地,形成峡谷,与罗峪河汇入澧水北源,因峡口处水温常年偏低,故称凉水口。
凉水口镇位于桑植县中部,距县城33公里,澧水北源流经此地,桑鹤公路穿境而过,是原凉水口区公所所在地,也是澧水北源区域中心镇,凉水口镇辖10个村,1个居委会,114个村民小组,共3687户,15029人,总面积81.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1660亩(其中:水田6833.8亩,旱地4819.2亩),林地面积66400.67亩。2013年进入全县9个特色乡镇建设序例。
“凉水口”因澧水北源从渔兰溪至凉水口小桥一段,河流切穿山地,形成峡谷,峡口出水温常年偏低而得名。这里林业、矿产、水等自然资源丰富;煤、硅矿品质高具有广泛的开采价值;水资源丰富,不仅是周边各乡镇的饮水源地,还宜进行小水电站开发。集镇通讯、电力、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等基础设施完善,基本服务功能完备,群众生活较为便利。境内聚居有土家族、白族、苗族、回族、高山族等5个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民风纯朴。傩戏、花灯戏、狮子灯等民间文化广为流传,文化底蕴深厚。
历史沿革:
清、民国属于长瑞乡3保、4保、5保。
1952年4月,为凉水口乡。
1956年6月,夏峪、中罗、利溪坪、凉水口、攻潭、丰水等7个乡合并为凉水口乡。
1958年8月,属太阳升公社。
1959年2月,更名为凉水口公社。
1961年9月,将谷罗山乡划出。
1984年4月,更为凉水口乡,10月设凉水口镇。
1995年4月,谷罗山乡、桥自弯乡并入凉水口镇。
1998年10月,谷罗山、桥自弯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