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津铺镇基本资料

通津铺镇介绍

地名由来:通津铺镇地名,据明《万历慈利县志》载:该地建有屋桥名通济桥,并置通济铺。通济铺位于输赢溪畔,溪上架有亭桥,亭上置匾“通津”,即通达津梁之谓,又含通往津市之意,故得名通津铺,镇依此而名。

2021年4月,通津铺镇被公布为2020届张家界市文明村镇。

通津铺镇位于慈利县中北部,版土面积93平方公里,其中水田10300亩,旱地11632亩,林地72825亩。全镇共有镇直及驻通单位34个,村(居)民委员会27个,村(居)民小组300个,人口2.78万人。改革开放以来,全镇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科技致富的优良传统,呈现出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的喜人局面。

通津铺镇区位优势明显。镇政府驻地距慈利县城仅25公里,S305省道、国市线、后冷战备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十分便利,不仅是县内国太桥、东岳观、江垭等10多个乡镇的必经之地,而且东连石门、北连湖北、南接县城、西去50公里就是世界风景名胜武陵源。因此,该镇不仅是全县重要交通枢纽,而且是整个湘西北地区的商品集散重镇。

通津铺人热情好客,纯朴诚实、勤劳智慧、勇敢善良。通津铺资源丰富,储藏丰厚的阳煤,目前的开发刚刚起步,前景广阔;覆盖近10个村的优质页岩、大理石,目前已有三家采石场五个点进行开发,大量供应于砖厂和全市范围的重大施工;全镇5万多亩山林,其中4万亩用材林、1万亩经济林,特别是拥有用途极广的大量杉材,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支柱作用的有杜仲和柑桔。通津铺镇人民有良好的种养习惯,长期以来,牲猪年饲养3万多头,近两年又种植了2000余亩黄姜,5000多亩马铃薯、杏水梨和红枣,200多亩花椒等。通津铺环境优美,山川秀丽,特别是二十世纪60年代,通津铺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出来的以长峪铺、市场河为核心的千亩梯田,不仅是农民生活的可靠保证,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另外,境内还有3处优质温泉、10处石灰岩溶洞。

基础设施完善。全镇已开通程控电话2200多部,移动、联通两基站相继建成,无线通讯网络实现了无缝覆盖。镇信用社开通了24小时汇兑业务。有线电视已开通13个频道,达800多用户。2002年-2003年完成的葵花台、赵坪、通津、坪山四个村的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及庄塔水库北干渠、葵花台溪堤、大堰凼溪堤、东方红水库的全面整修,使全镇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更加完善,基本达到了旱劳保收。镇卫生院的整体搬迁,进一步改善了医疗条件;中学、完小的教学楼、科技楼及师生宿舍楼改造已基本完成,教学条件已得到极大的改善。通津铺中学已建成全市农村示范中学和军民共建中学,学校环境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历史沿革:

明初至民国十八年(1929年),属二十三都。

1949年至1951年,属第六区。

1952年,境内有长峪铺、三坪、谢塌、燕子、杨林垭、汆湖、杨柳、月塌、泗坪、黄岗等10个小乡。

1956年6月,撤区并乡,将10个小乡合并为通津铺乡。

1958年,人民公社化时,与杉木桥合并为杉木桥人民公社。

1960年,从杉木桥人民公社析出成立通津铺人民公社。

1961年,分为通津铺和汆湖两个人民公社。

1962年,两个公社又合并为通津铺人民公社。

1968年,为通津铺区公所所在地。

1984年,通津铺人民公社改称通津铺乡。

1995年,撤区并乡时,国太桥、庄塔、通津铺三乡合并为通津铺镇。

1998年10月,通津铺镇又分为国太桥乡、庄塌乡、通津铺镇。

通津铺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