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江南镇因处资江南岸,地势平坦,昔称江南坪,以此得名。
江南镇概述
1950年省政府批准江南镇为建制镇。1986年江南乡并入。1995年全县撤区并乡,又有陈王乡并入。全镇总面积131.4平方公里,辖52个村、4个居委。境内多山,最高的天井山峰海拔949米。北邻资江,麻溪、思贤溪、渭溪三大水系流经镇境,汇入资江。资源丰富,是全县重要的棕片之乡、药材之乡、木材之乡。矿藏有金、银、铀、锌、铁、重晶石、烟煤、石灰矿等10余种。2000年,全镇总人口37205人,其中城镇居民6352人。人均山地15亩、稻田0.3亩、旱土0.45亩。2000年,镇财政收入227万元,居民人均纯收入1200元。
1996~2000年,先后由罗千秋、龚魁林、李华山任-,龚魁林、李华山、蒋毅华任镇长。现任-蒋毅华、镇长罗伟民。
产业结构
良法的推广普及,单产提高,虽种植面积有减少,但总产基本持平。在粮食总产中,稻谷约占60%左右,红薯、玉米及其他杂粮多作饲料或工业原料。
茶叶江南历来是全县产茶、加工、聚散的重地。民国时期曾有38家茶行,云集全国五省八县的茶商,并首创机砖茶出口国外。1996年以后,黑茶滞销,其他各类茶价下降,茶叶生产全面滑坡。
林业1986~19〖HJ*3/5〗89年,全镇基地造林1.7万亩,其中杉林1.5万亩、松林850亩、经济林1150亩。建立了尖山、长坪、干溪等12个千亩杉木林基地。阿丘村村民贺厚保自筹资金3万余元,在本村牛溪冲荒山造林480亩,获益阳地区绿化劳模称号。1990~1993年,执行县委、县政府“五年消灭宜林荒山,八年绿化安化”的决定,全镇完成荒山造林1.7万亩,原江南区被评为“全县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7~2000年,全镇营造生态林0.6万亩,封山育林1.6万亩,退耕还林0.3万亩。红泥村2000年被国家绿委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称号,该村护林员李大有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乡镇优秀护林员”称号。
畜牧随着良种、配合饲料、科学饲养等技术的普及和养殖大户不断增多,猪、牛、羊、家禽的饲养量大幅增加。1986~2000年,全镇牲猪饲养量由10400头增加到17100头,其中400头以上的养猪专业户达17户;牛饲养量由6200头增加到6480头;.
鹞子尖古道
鹞子尖古道,位于黑茶之乡湖南省安化县江南镇境内。古道从江南镇黄花溪村的缘奇桥起,至江南镇资江岸边五福宫码头止,全长30公里。鹞子尖古道主要节点由南向北分别为:缘奇桥-大坪歇伙铺-鹞子尖石板路
株溪墓群
株溪墓群位于安化县东坪镇至江南镇资水段北岸一带,沿资水走势呈东西走向分布,所占面积约0.5平方公里。至今为止,已发现11座,有的为双人墓室,有的为单人墓室,全部为元代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墓葬。1
安化思贤桥
思贤桥位于安化县江南镇七一村,南北向横跨麻溪,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续修于嘉庆七年(1802),同治《安化县志·津梁》载:“思贤溪之有桥也,始于乾隆庚寅,续修于嘉庆壬戌,累石为址
川岩江景区
川岩江景区位于大熊山的北坡、安化县江南镇境内。它是梅山十八洞山水中至美至秀之处,因地处偏僻,依然藏匿深闺。在高城峒的南面有一条川岩江峡谷,东南端有一条关山峡谷,美丽的自然风光、富饶的自然资源
永兴茶亭
永兴茶亭地址:安化县江南镇黄石村时代:清代类型:古建筑保护范围:以茶亭为中心,东至20米处;南至5米处;西至10米处;北至2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外四向各延伸30米公布日期:安政发
德和茶行
德和茶行地址:江南镇日新街时代:清类型: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范围:东南、西南、西北各至围墙外20米,东北至资江岸边建设控制地带:自保护范围外四向各外延30米公布日期:安政发﹝201
历史沿革:
宋熙宁五年(1072年),置县,属安化县一都,历元、明、清、民国隶属未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属安化县五区,后属第三区。
1950年,建镇。
1958年,并入江南乡。
1961年,恢复江南镇。
1986年,江南乡与江南镇合并,仍为江南镇。
1995年,陈王乡并入江南镇。
2005年,洞市乡并入江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