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民国七年(1918年),西山河出口处筑拦河水“陂”,检查竹木以收取赋税,“陂”的南“面”建成集市,因集市之所在地而称“陂面圩”。
2020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陂面镇榜上有名(淮山)。
一、陂面镇基本情况
陂面镇位于阳春市北部,漠阳江上游,离市区20公里处,全镇总面积118平方公里,总人口5.8万人,劳动力3.5万人,该镇土地平坦,是阳江市、阳春市“三高”农业示范镇,目前镇内的优质粮、淮山、蔬菜、荔枝、龙眼等生产种植已初具规模。陂面镇矿产、水力等资源十分丰富,其中化工石、水泥石的贮藏量约1亿立方米。
二、陂面镇投资环境情况
(一)基础设施完善。
1、交通方面:镇内公路纵横交错,水泥路通车总里程达105公里,通村委会公路已全部铺设水泥路。三茂铁路贯穿全境,境内有三个火车客(货)运站。通往广州可走新高线(广州至新兴到高州)或阳江线的开阳高速公路2.5小时可到达,属广州及珠江三角洲“两小时经济圈”范围。
2、工业用电方面:镇内供电网络健全,电力充足,有现成的高压线路提供用电,对受电变压器总容量在315千伏安及以上的在工业用电可按峰谷段计算,谷段电价为0.336元/度。工业用电也可由联系与水电站协商直供用电(境内有四间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约1万千瓦),电价约为0.43元/度。
3、其他方面:镇内有一间日产5000立方的自来水厂;通讯设施较为完善,可直接安装程控电话和驳接宽带网,中国移动和联通讯号覆盖全镇。
(二)镇内民营企业初具规模。
全镇有200多家个体经营企业,其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家,目前已形成了编织、建材水泥、造纸、化工、烟花、铸钢、水力发电等为龙头带动的民营经济发展模式。陂面镇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已开始大力发展工业,对解决当地富余劳力就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造就了大批掌握造纸、铸钢、化工类等技术的产业工人,这也是吸引大批企业主前来投资置业的主要因素。
(三)人文环境优越。
陂面镇正在实施打造“阳光政府”工程,有一个团结奋进、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和一支作风务实、办事效率高的干部队伍,他们积极服务于企业,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在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陂面镇社会稳定,政通人和,各职能部门能真正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为高岗堡,堡址位于隋开皇十年(590年)所设的流南县旧址。
民国七年(1918年),在西山河出口处筑拦河“陂”,陂南面渐成集市,称“陂面圩”。
1962年,从合水公社分出设陂面公社。
1975年10月,复设的陂面公社治所改在新址黄牛头。
1986年12月,建陂面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