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阜村,位于阜寨镇人民政府驻地以东2公里处。南邻高王、东临新兴、北接南马、西与永恒为邻。由文家村、李家村、罗家村、戴家村4个自然村组成,辖7个村民小组,共600户,2184人。全村总面积2200亩,耕地1997亩。村民以小麦、玉米、大棚蔬菜、大棚蘑菇种植为主导产业,以劳务输出为辅。
西汉武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此处地方较高,为“马场子”所在地,时称“马阜”,后形成村庄,取名叫马阜村。
村民姓氏以戴、文、李、罗姓为主,其他姓氏在村子也有分布,如何、张、牛、裴、袁、庞等姓,但是所占比例不是很大。传说戴、文、李罗姓是明代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下迁来的,其余各姓的来历无法考证。
马阜村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归第四区公所管辖,1950年归第二区南马乡管辖,1952年归第八区南马乡管辖,1954年各区按驻地命名归阜寨区管辖,1956年归阜寨乡管辖,1958年1月成立人民公社归东风人民公社管辖,1959年归西吴人民公社管辖,1961年4月归阜寨人民公社管辖,1965年归阜寨人民公社管辖,1968年至1979年归阜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管辖,1980年至1983年归阜寨人民公社管委员管辖。1984年政社分设,成立马阜村民委员会,归阜寨乡人民政府管辖。2011年撤乡建镇,归阜寨镇人民政府管辖,称马阜村民委员会。
马阜村自1949年以来历任党支部书记、大队长、村主任:
党支部书记:庞志超、吴万成(下派书记)、何忠兴、张孝春、李保国、罗杜英、李志先、李志权、李俊利(2009年至今)。
大队长、村主任:何忠兴、李志兴、李保国、李国科、李抗美、袁跃美、张建辉、李俊利、李保社(2009年至今)。
解放前,该村遗留下来一座老君庵庙,占地10余亩,共有6座庙堂。庵前是马王庙,共5间,殿前左右各立一石碑,高3米,宽1米多,石碑上刻该村来历;右边石碑上刻老君庙的建筑概况。其庭院很大,正中是座戏楼,高三层。戏楼正堂是玉皇大帝铜铸神像,两侧是铁铸童男,庭院两侧刺柏成行,高大挺拔。戏楼后两侧各有一座小殿,殿内有供奉的神像,正中为第一排头殿,共三大间,里面供有神像。第二排为二殿,也是三大殿。第三排为后殿,共三大间,是老君庵正庙堂,供奉着太上老君的神像。老君庵殿两侧各有一殿,一侧为娘娘庙,一侧为闫王爷庙,大殿后面是一片柏树林。这座古老的老君庵在该村人们的记忆里十分清楚,可惜在破四旧时期被拆毁,文物古迹被破坏。每年古历2月15日为马阜村老君庵庙会日。
马阜村以独特的“竹马”而闻名,以连演3场,情节变化快且内容丰富为特点。一般是成年人跑竹马,而马阜村大都是青少年抖竹马,竹马表演领队全场6人,都是武术高手领队表演,两人带领一场,很受当地群众的喜欢。
马阜村人名人辈出:
李世印(生卒不详),明末清初人,长拳大师,人称“三教师”。其弟子遍布西至宝鸡,东到咸阳,从南山到北山,方圆几百里。
马兴隆,1933年生,中共党员。曾任四川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
李建宏,1965年生,民主人士。曾任兴平市盐务局局长、兴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现任礼泉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工业园区主任。
在改革开放之前,马阜村以传统种植小麦、玉米为主要经济来源,产业比较单一,村民生活水平较低。近年来,马阜村以调整产业结构,突出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建设,着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按照百亩设施农业示范园的要求,筹集资金,建成了占地50亩设施大棚园区,整修园区道路,铺设了暗管,新打机井一眼,为增收确定了路子,奠定了基础。
2000年至2006年,由村民集资修建了一座教学楼,解决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2009年,马阜村小学作为兴平市重点寄宿制小学建设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实施了学生宿舍楼、教职工宿办楼、学校食堂的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农村小学生入学环境。建有标准化村级卫生室一所,新农合参保率达99%以上,新农保参保率98%。建立了农家书屋,现有藏书30余种2000余册。组建成立了300多人参加的腰鼓队、花鼓队,成立了村红白理事会、民间调解组织。目前,有80户村民家中都装有电脑,有线电视覆盖率为90%。
近年来,投资90万元,建成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全长3.9公里的村内街道及出村道路,村内道路全部实现了水泥化;投资7万元建成两委会活动阵地;投资9万元在村中心规划建成群众文化活动广场一处,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配备有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街道两旁全部实行绿化美化亮化,栽植绿化树木女贞、黄杨等2000多棵。同时还制定了《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等,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村容村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