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据《金史·地理志》载:取长久安宁之意设长宁镇,沿用至今。
2019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长宁镇为2019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长宁镇位于武功县城东北十公里,东邻兴平马嵬镇,南连武功县小村镇,西接贞元镇、南仁乡、北靠河道乡。东西长6.5公里,南北宽4.4公里,面积28.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地长宁街道。因唐初曾一度在此设扶风县,所以至今人们习惯称长宁为“东扶风”。长宁镇辖25个行政村,34个自然村。居民6372户、31081人;其中农业人口29874人,非农业人口1207人。
经济状况
长宁镇交通便利,西宝线东西穿境而过,长小路南北连接西宝北线与中线,2006年新筑通村水泥路15.8公里拥军路、阳光路、南环路连接90%以上的自然村。地理环境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资源丰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6万亩耕地平坦肥沃,以传统的小麦、玉米粮食生产为主导产业,近年蔬菜种植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大蒜、辣椒较为驰名,已形成6000余亩的种植规模。是全镇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骨干产品。同时长宁镇以早熟苹果、秋黄瓜为主的新兴特色种植业发展热头良好,在镇东南片已形成600亩的秋黄瓜,前景非常看好,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苹果种植以“皇家嘎拉”早熟品种为主已发展到700多亩。随着产业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大,以牛、猪、鸡为主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迅猛。目前,全镇奶牛存栏1100头,秦川肉牛存栏913头,新建养猪场4个,生猪存栏13000余头,笼养鸡存栏36000只,出现了粮、菜、果丰,猪、牛、鸡兴的大好局面。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的投入,已有22个行政村投资300万元对低压电网进行了改造。5个村埋设节水灌溉输水暗管3700余米,新打机井13眼,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长宁镇手工业基础较好,以传统的手工制刷和食醋酿造为主,手工制刷现在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由一家一户的手工制作到半自动化机械制作,已形成家家是作坊,户户是工厂的局面。目前毛刷种类繁多,远销全国各地,工业用刷占到了一定比例,群众联合成立制刷有限公司,与外地大中型企业签订了长期供货合同。长宁四镇的食醋酿造久负盛名,9000余大瓮醋酿销往关中城乡,年耗玉米3000余吨,食醋产量近万吨。以焦村赵家、胡家、布家和岗子为主的棉线贩运生意兴隆。近年又兴起了洗沙业,已建成洗沙厂三个,带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历史沿革:
唐初为东扶风,后撤销并于武功。
金设长宁镇。
明朝在此设长宁驿。
清雍正七年(1729年),设长宁镇。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长宁镇治所在长宁铺,辖83村。
清道光年间,为避清帝讳,改名“长凝”。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恢复原名。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长宁镇归属二区管辖。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分设长东、长西联保。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并长东、长西联保为长宁联保,辖8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长宁由8保增加为10保。
1949年,废保、甲制,设长宁区。
1952年,将长宁区改为第六区。
1956年,设长宁乡。
1958年,成立长宁公社。
1984年,改设为长宁乡。
1998年,设长宁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