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阿古拉”系蒙文书面语,“山”的译音。
2015年7月,阿古拉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阿古拉镇行政隶属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位于科左后旗中部,历史悠久,蒙古族文化底蕴深厚,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清朝爱国将领僧格林沁的故乡,是通辽旅游的重要景区。
“阿古拉”意思为“山”。阿古拉名称的由来是阿古拉嘎查境内有一座海拔近300米的圆锥形山——双合尔山,远看似蒙古族传统的祭祀场所——一个巨型的“敖包”,阿古拉人称之为“天下第一敖包”。而且他的名字“双合尔”,意思为“神鹰”,是蒙古族传统图腾动物的一种。
阿古拉镇位于通辽市东南60公里处,北依茂道吐苏木,东为阿都沁苏木,东南为海鲁吐镇,南为吉尔嘎朗镇,西南为科左后旗政府驻地甘旗卡镇,西北为努古斯台镇。全镇总土地面积150万亩,其中可利用草牧场73万亩,林地31万亩,可开发自然水面5万多亩。是以牧为主、农牧林相结合的纯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小镇。
2000年科左后旗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阿古拉苏木、哈日格苏木,合并设立阿古拉镇。阿古拉镇现辖阿古拉、达林艾勒、吉力吐、合林索根、阿林、乌兰那仁、准玛拉楚达、道日苏、赛音呼都嘎、雅敏艾勒、特格希巴雅尔、哈日额日、巴彦宝吐、桐希格、花德热、乌日图塔拉、白兴吐17个嘎查,58个自然屯,4132户、17327人口。历史悠久,蒙古族文化底蕴深厚,是远近闻名的风水宝地。
阿古拉镇素有“叙事民歌之乡”的美誉,内蒙古三大蒙古族叙事民歌之一《达那巴拉》的感人爱情故事就发生在阿古拉,主人公达那巴拉、金香都是土生土长的阿古拉人。《达那巴拉》从阿古拉草原传唱到国内外,被外国人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民歌《达那巴拉》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阿古拉镇也是民族英雄扎那、巴拉吉尼玛的故乡。叙事民歌《扎那、巴拉吉尼玛》歌颂了扎那、巴拉吉尼玛两兄弟视死如归,决不与仇敌妥协的英雄气概。这首歌被申报为自治区级非遗保护项目。
阿古拉镇独具魅力的草原风光、大漠风情、民俗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加强与东北旅游战略合作,拓展全国旅游大市场,打造出以双合尔山、日月湖、双福寺等为支撑的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双合尔·楚古兰”是阿古拉镇独有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每逢农历五月初五,阿古拉邻近的农牧民群众自发到双合尔山,登高望远,祭敖包,祭白音查干湖,祈求长生天保佑。从1993年开始,阿古拉镇先后组织举办了23届“双合尔·楚古兰”,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民歌比赛、手工艺品展览、生态摄影展览、赛马、摔跤、射箭等活动。“双合尔·楚古兰”于2010年被列入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申报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阿古拉镇距通辽市区只有60公里,交通非常便利,新鲁高速G2511、G304国道、大郑铁路、新通高铁由本镇西部经过。阿古拉双合尔旅游专线与国道304相连,阿古拉旅游核心区距304国道30公里,距沈通高速公路22公里,张强一通辽公路贯穿阿古拉镇。
僧格林沁博物馆
僧格林沁,1811年出生于科左后旗阿古拉镇白兴吐嘎查,1825年(14岁)被朝廷钦定为科左后旗第十任札萨克多罗郡王。清咸丰五年(1855),僧格林沁曾以钦差大臣之身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