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道口村坐落于西青区大寺镇梨双路南,背靠西青经济开发区,北邻梨双公路,与外环线、天津梅江会展中心一河之隔。村现有人口1800多人700余户,现有土地1410亩,其中:村民住宅用地470亩,工业园区占地400亩,工业园区以东土地100亩,铁路以西70亩,梨双路以北土地170亩,泡水洼土地200亩。截至2014年底,全村工业园区租金收入3700多万元,上交税金9797多万元。工业园区发展红火,梅江公寓完成入住,还迁住宅即将完成建设,村民福利逐年提高,村里人心向上、团结和谐。
上世纪八十年代,门道口村还是全区有名的贫困村,全村年产值不到100万元,群众生活困难,村里人心涣散。老一辈村级领导班子克服一无门路、二无资金、三无技术的困境,87年与一轻局合作办工厂,99年与飞鸽自行车厂资产重组,建设厂房招商引资对外出租,建成了当时全区数一数二的村级工业园。截至2008年底,全村租金收入2900多万元,上交税金4263万元。为彻底改善村民居住环境,老一辈村级领导班子超前谋划、果敢决策,投资1.5亿元在梅江小区购置地皮,启动建设6栋26-28层共8万平方米的绿色生态小区,现已完成入住。正是老一辈村级领导班子艰苦创业、不懈努力、奋力拼搏,才使门道口由一个有名的穷村发展成为全区小有名气的富裕村。
明永乐初年,山东的门姓在此落户,后续姓张。建村后,因天津至山东驿道穿村而过,成天然道口,故名“门道口”。门姓在清光绪年间绝户,将庄子卖给王台的程姓,20多年后,程姓又将庄子卖给大盐商天津八大家之一杨长园。1920年,杨姓将旱田6000余亩,园田200亩,以12500大洋卖给佃农。时佃农共70余户,大户人家有赵、王、马、史、刘、潘等姓。程家统领庄子时,佃农按“三大堆”交租,园田每亩交高粱三斗。地势低洼,非旱即涝,佃农苦不堪言。
1986年以来,工业飞速发展。1988年成立天津市腾达工业公司,1989年有企业7个,年产值4560万,利润170.4万元。1994年工业总产值31759万元,居全镇第二位,跨入天津市百强村行列。1995年,已形成化妆品、自行车、橡胶制品、文教用品、采暖器材5大生产系列,15个企业,从业1975人,年工业产值43400万元。年人均收入4890元。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显著提高。1993年与3个邻村合建育英小学教学楼。同年被评为明星小康村,1995年评为明星小康样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