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地处沽水(今北运河)之西故名。
西沽街道位于红桥区中部,横贯东西,东以北运河为界,与河北区隔河相望;西至西横堤与西青区相邻;南以津浦铁路为界与三条石街道、邵公庄街道相连;北面一部分以子牙河为界与西于庄街隔河相望,一部分以光荣道、新红路为界与丁字沽街、西于庄街相依。1998年区划调整,西于庄街桥北居委会划为西沽街,辖区面积4.77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四分之一;社区居委会21个,居民26514户,66811人,有回、汉、满等7个民族。
西沽历史悠久,是津门七十二沽之一,因地处沽水(今北运河)之西故名,曾有西沽村、西沽镇、黄叶村之称。南北大运河开通后,西沽一带成为南北漕运的水路要道,设0头,居民世代多为依靠水运,码头货栈或捕鱼种菜,务农为生。清代,西沽已形成桃柳自然景观,文人墨客咏吟句频出不辍“西沽桃柳”由此得名。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南巡-,曾途经于此,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乾隆帝巡幸西沽,查灾情、勘堤防,御笔《西沽二首》。
清末,天津老三营武器库由海光寺迁至西沽(今西沽公园、河北工学院东院一带),得名西沽武库。这里曾是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场。清光绪二十年(1903)在西沽武库西部建立了中华第一新学府----北洋大学堂(今河北工业大学),习惯称之“西沽大学堂”。1937年日伪南满铁路株式会社在武库东南将菜园、荷塘改为稻田、畜产综合农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为农林水利局苗圃,1958年辟为西沽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