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额敏镇(蒙古语称都鲁布津)坐落在县境西部,地处北纬46°30’~46°32’,东经83°36’~83°39’,东起阔什比克良种场,西止郊区乡阿尔夏特村,南接玛热勒苏乡,北止郊区乡防洪大渠,面积为9.7平方公里,镇人民政府设在老街路。
额敏镇现辖区,清朝时隶属蒙古族第八苏木。民国时隶属热阿玛赞孟别克(千户政区)。三区革命时划属第一区。1950年归属额敏县人民政府第一区。1956年,设额敏镇,辖4个居民委员会。1958年属镇人民公社,1966年镇社分设,成立额敏镇人民委员会,辖4个居民委员会。1969年成立城镇革命委员会,1981年,撤销城镇革委会,成立额敏镇人民政府,增设3个居民委员会。1990年,镇辖7个居民委员会。全镇19个民族,共计4235户、17328人,其中男8801人、女8527人,哈萨克族3330人、汉族8909人、维吾尔族3308人、蒙古族738人、回族631人、其他民族412人。额敏镇从公元1918年建县以来,一直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交通枢纽。新中国成立前,全镇只有两条狭窄的十字形街道,街道两旁零星分布着馕铺、饭馆、杂货店及几家私营手工业作坊。新中国建立后,镇区面积逐年扩大,街道不断加宽,建筑物逐年增多。一个布局合理,建设新颖,水电、文化、体育设施比较齐全的新型城镇已初具规模。到1990年,镇区有主要街道15条,总长32公里。其中沥青路面9条,总长22.6公里,占街道总长的70.6%;砂石路面6条,总长9.4公里,占街道总长的29.4%。1979~1990年,镇区建筑面积955821平方米,其中楼房121幢,建筑面积119565平方米。镇区工业从无到有逐渐发展起来。到1990年,已拥有电力、水泥、农机修造、毛纺、针织、皮革、食品、酿造、印刷、饲料加工等中小型企业34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4家,从业职工963人;集体所有制企业20家,从业职工998人。工业产值达2796万元。商业网点遍布镇区,主要有百货、五金、烟酒、肉类、土产、食品、医药等国营、集体商店42处,从业职工290人;个体工商业户1588户,从业人员2027人。镇区公路四通八达。东西走向的建设路,从东街直通朝阳区;南北走向的中心路与建设路垂直交叉,北起气象站,横跨额敏河,南抵水泥厂;乌一塔公路穿城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