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油坊行政村前身为油坊大队,与其他行政村一样,经历了解放以来的各个阶段的变革,从解放初期的互助组、合作社,到一九五八年成立的人民公社,再到后来成立的时村区,直到一九九一年撤区并乡成立的时村镇,油坊大队更名为油坊行政村。
地理环境
油坊行政村地处时村镇西北角,东面是棒场行政村,北与刁山行政村接壤,西面是西北东南流向的奎河,也是时村镇与永安镇和栏杆镇的交界线,隔奎河与栏杆镇的马园行政村,永安镇夏桥行政村相望。本行政村没有山和大面积的水塘,没有大片的森林,更没有什么名胜古迹,有一条贯穿油坊行政村东西的宋路沟比较有名,还有一条4.2公里的水泥路贯通油坊村七个自然庄的主要道路。
占地面积
油坊行政村友七个自热庄,东面是东亭子、王家,北面是侯家,西面是前湾渡口和油坊,中部是小尹家。油坊行政村东西长2000米,南北长1700米,总面积为3.4平方千米,有效耕地面积为318公顷,人均占地0.10公顷,属人多地少的行政村之列。
人口素质
油坊行政村总人口3560人,解放前出生60岁以上的老人绝大多数是文盲,只有极少数读过私塾,这代人文化素质极差。与共和国同龄的这一代人,绝大多数接受了小学教育,只有极少数任接受了中等或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比上一代人明显提高;八零后出生的这一代人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文化素质高。由于油坊村历届村干部比较重视思想教育,办事公平公正,工作作风端正,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因此,油坊村村民思想觉悟高,拥护党的领导,热爱集体,精神健康向上,村民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经营状况
油坊行政村人多地少,剩余劳动力多,加上放不开手脚搞种植、养殖和企业,固守人均0.10公顷的土地种一麦一豆,收入不高,近年来,解放思想,搞科学种田,大棚蔬菜,闲余劳力到外地打工,提高了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生活水平,人均纯收入从九十年代的一千多元,提高到现在的三千多元,这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
发展潜力
油坊行政村虽然没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没有名人大款相助,但具有如下优越条件:一是土质肥沃,旱涝保收,土壤结构特别适宜种植,可以发展效益高的蔬菜大棚生产;二是友相当多的一部分个体家庭生产半成品木板的经营经验,可以帮扶他们重新寻找商机搞好个体家庭加工业,以发家致富奔小康;三是招商引资办企业,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四是支持个别有发展眼光的能人办企业,发展村办企业,为将来国家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土地流转连片,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等重大举措的顺利实施打下基础。
美好前景
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油坊村定会建成一个文明、富强、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马不停蹄地奔向社会主义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