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万发乡历史悠久,清朝顺治年间,由山东人迁移至此,开荒建屯,后因此地北侧有东、西万发街得名。
新万发镇位于县区中部,地处北纬44°58’--45°11’,东经125°24’--125°40’之间,东接弓棚子镇,南邻五家站镇、新站乡,西连三井子镇,北靠大林子、二龙山乡,面积265.12平方公里,政府驻地在梁家炉屯,距县城45公里。全镇辖21个行政村,76个自然屯,8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8,184户,35,303口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35人,农业人口31,868人(满族61人),劳动力15329个,镇驻地6,500口人,总耕地面积13,012公顷。
新万发镇位于中部低湿易旱碱土草原气候区,属大陆性季节气候。春季湿润少雨,多大风;夏季湿热,降雨集中;秋季凉爽,多晴好天气;冬季漫长,温度差较大。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丰水年与干旱年降雨量差值100——240毫米。活动积温(≥10℃)2850℃,年平均日照时数2850小时,全年无霜期145天左右,年降水量423.2毫米,春季大风平均13天,年平均风速3.6米/小时。
新万发镇幅员广阔,土壤肥沃,主要土壤类型:风沙土、黑钙土、盐碱化黑土钙土、盐碱化草甸黑钙土四类。西部和西南部多风沙土,约占耕地总面积的35%,适宜种花生、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北部多黑钙土、盐碱化黑钙土,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5%,适宜种植玉米、花生、杂粮杂豆、水稻等作物。2001年全镇有林地2963公顷其中防护林901.92公顷,未成林造林地58.02公顷,木材蓄积量278488m3,森林覆盖率达23%,现有划草原面积45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0%,可利用草原面积1000公顷,草种为碱草。已改良草原700公顷。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时期,曾设万发乡,日伪统治时期为万发村,1949年解放后为万发区。
1958年8月成立万发人民公社。
2001年为新万发镇。
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