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城县地名由来:隋开皇十六年(596)始设柘城县;据《太平寰宇记》:以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
2022年1月,柘城县入选河南省双拥模范城(县、区)。
2021年9月,柘城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柘城县人口数量为79.92万人,位列商丘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35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66位。
2020年1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认定柘城县为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0年11月,中央文明办公布了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柘城县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2020年9月,河南省政府食安委命名柘城县为第三批河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市、区)。
2020年8月,农业农村部推选柘城县作为“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柘城,一片厚积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柘城,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在春来八面、风生水起的时代大腾越中崭露头角的现代文明之城。
柘城一名始于战国,属楚国。据《太平寰宇记》:“邑有柘沟,以此名县。”柘沟应是以当地广泛生长柘树为名。秦置柘县,隋改柘城县。柘城县属河南省商丘市,位于河南省东部豫东平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人商业发祥圣地商丘市西南部,是一个典型的平原农业县。
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邮编:476200。行政区划代码:411424。区号:0370。本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3°C,年降水量为720.7毫米,无霜期217天。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公里,辖7镇16乡,2个农场,1个林场,1660个自然村,493个行政村,3个居民委员会,3941个村民小组。全县161900户,人口92.18万,其中农业人口155024户,69.5万多人;非农业人口6953户,2.8万多人。有汉、回、黎、土藏、壮、满7个民族。汉族71.3万多人,其他民族1.1万多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90人。截至2005年12月31日,柘城县辖7个镇、14个乡:城关镇、安平镇、起台镇、慈圣镇、胡襄镇、远襄镇、陈青集镇;惠济乡、邵园乡、李原乡、张桥乡、梁庄乡、伯岗乡、岗王乡、申桥乡、牛城乡、皇集乡、老王集乡、大仵乡、马集乡、洪恩乡。2005年,柘城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铁关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安平镇管辖,安平镇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撤销尚寨乡、小吴乡,新设置惠济乡,辖原尚寨乡、小吴乡的行政区域,惠济乡人民政府驻原小吴乡人民政府驻地小吴村。
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47365安平镇38333起台镇42256胡襄镇40627慈圣镇48187
拓城县地图陈青集镇42012远襄镇39766邵元乡34572张桥乡36314梁庄乡40279
洪恩乡30217老王集乡35315大仵乡38247马集乡32373牛城乡42761
尚寨乡23547小吴乡21387伯岗乡45739岗王乡51199申桥乡45846
李原乡43202皇集乡35315铁关乡2167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历史文化
柘城历史悠久,文绪锦长。上古之世即为朱襄氏故居。朱囊氏即炎帝也.据《辞源·二》解:“朱襄氏,炎帝的别名,给以充分认可”。《辞源》又解:“《吕氏春秋·古乐》云:“昔古朱襄氏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从此句之意也说明了,朱襄氏受伏羲氏禅位而有天下,故记载“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在据《古史考》载:“陈之秋邑,朱襄史之邑”,给以明确提出,朱襄都于邑地陈(指陈州)。又据《寰宇记》载:“柘城为朱襄氏之邑”,给以指明了地点,在当时的陈州的柘城。就是今天的商丘市柘城县,在县城东十里朱崮寺,上有朱襄陵。当时属陈州辖区,而现在属商丘,故曰:“炎帝神农氏都于商丘。”据《淮南子》曰:“乘火德而王天下,三岁知稼稽之宜,天生菽粟八蜡合万国之享民重农功。以其神于农业,故曰神农。神农之教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蚕以为天下先。”据《司马负·三皇本纪》载:“味草木之滋作方书以疗疾(察其寒温平热之性,办其君臣佐使之义,常一日而遇七十毒)。作曰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因风沙之叛而增修其德,琴五弦,帝于此未尝敢一日自遗也。后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在位一百四十年。其后临魁六帝仅可持世,至榆罔,遭蚩尤之乱,而不能制,有公孙轩辕孰能擒之哉”。炎帝神农氏,尽管后来迁于曲阜,卒于茶乡,因为他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而德高望重,卒后人们把他运回祖居地柘城家葬,故此至今柘城朱崮寺有朱襄陵,后建祠以供世代祭祀。五千多年来,口碑至此,丰碑至此。夏称“株野”,商称“秋地”。至秦乃筑城置县,以邑有柘沟环流,两岸柘树丛生,乃称“柘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更名为“柘城县”。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旧城圯于大水,一城锦乡,没于泽国,即今日“北旧湖”。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城池南迁,以迄于今。“北旧城”内,依然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令人神往。4颗7000年前的犀牛牙化石堪为珍奇,孟庄殷商文化遗址出土的草鞋底被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鞋’,龙山文化晚期与岳石文化遗存丰富的李庄文化遗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著名的春秋‘宋楚泓水之战’就发生于此。柘城人杰地灵,俊杰辈出。‘政治为天下最’的三国曹魏重臣梁习;横扫官军、威震京师的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师尚诏;学有大成、术有专攻的清初布衣科学家李廷基;数学大家杜知耕;政绩显著、朝野称颂的一代名臣李元振;‘江南师帅’窦容邃;著名理学教育大家窦克勤;誓死御侮、血沃中华的抗日民族英雄郑廷珍;驰骋体坛、为国争光的‘世界女篮巨人’郑海霞;德艺双馨、名扬梨园的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牛淑贤等,都为柘城的文明发展史增添了无限的光荣与骄傲。历史上著名的春秋“宋楚泓水大战”曾发生于此。县城境内有历史上著名的泓水之战遗址、淮海战役中原野战军前方指挥部旧址,有朱襄氏陵、邵园汉墓、七台八景等著名旅游景点。古迹名胜共有210多处,馆藏文物1800余件。
建设情况
柘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紧邻京九铁路与陇海铁路的黄金十字架交会处,距连霍高速公路和310国道30公里,东距105国道、西距国道40公里。商周高速公路与淮亳高速公路贯穿县境,并在境内设有两个出入口。商周路、柘鹿路、柘睢路、柘宁路、柘太路、柘郸路、S326等7条省道与县、乡、村三级公路网布全县,联通八方,人流物流畅通便捷。东北距京九铁路、陇海铁路、商丘机场仅50公里,距高速公路仅30公里。境内公路34条,351.44公里,有沟通7个地区,31个县市的10多余条客运线路。商周高等级公路正在建设。县乡有线光缆已铺通。全县程控电话总容量达到54800门,实现了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直拨,图文传真。县城规划区总面积28.3平方公里,主要道路有19条,建成了春水路.新建南北街.南环路.文庙南北街。中原大街.和平南北街为主的道路网络系统。商粮大厦、金叶宾馆、县委招待所等集宾馆、餐饮、美容、娱乐于一体,各种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柘城地势平坦,气候温和,特产丰饶,景色宜人。惠济河.废黄河斜贯南北,涡河横穿南区域,其它河渠网布全境。耕地面积110万亩,五谷俱全,六畜兼备。柘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三樱椒、棉花、烟叶、花生、西瓜、大蒜、水果、黄牛、生猪、山羊及泡桐、杨树等物产。清脆无渣的胡芹,不翘不裂的泡桐,汁浓味醇的大蒜,香辣皮厚的三樱椒,历史名酒王贡酒、超低度绿色保健食品汉白明月酒,每年均有生猪、“三樱椒”、大蒜等产品远销国内外。柘城县是国家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国家生态建设试点县,又是全国瘦肉型猪生产基地县、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全国优质板山羊皮出口创汇县。林业资源丰富,是全国平原绿化县。省林业生产达标县和泡桐生产基地县,有“豫东泡桐之乡”之誉。区内已形成以酿酒、化工、食品、中药、造纸等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主要土特产有三胶(鹿胶、龟胶、阿胶)、柘丝等。工业生产具有一定规模。商粮集团、王贡酒厂、酿酒总厂、造纸厂、生物化学厂以及轴承厂、中药厂等已成为龙头企业。商粮系列酒、王贡系列酒、磷肥、生物农药、瓦楞纸、铝锅、茄尼醇等产品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旧北湖历史悠久,风光秀美,现有水面106万平方米,自然草丛绿地200亩,湖边绿柳环绕,湖面一望无际,湖水清澈见底,湖中芦苇茂盛,是一处绝佳的旅游胜地。柘城是全国闻名的‘中国三樱椒之乡’。产品以其椒形正、着色好、肉质厚、辣味浓、结果集中、耐贮运、品质优而享誉海内外,为‘河南十大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健康食品’。全县每年种椒面积40多万亩,年交易量达20万吨以上,市场覆盖率达全国的60%以上,成为驰名国内的三樱椒重要集散地。柘城工业体系门类齐全,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板块经济各具特色,高新技术产业迅速起步。初步形成了皮革、面粉、食品、酿酒、医药、化工、造纸、轴承、木材、机械、建筑、铝制品、金刚石微粉加工等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格局,建有三大工业园区和民营工业城。全县金刚石微粉加工企业发展到140余家,年产量达3亿克拉,占全国生产总量的75%以上,占出口总量的46%以上,是国内金刚石微粉加工生产重要基地和主要经销市场。柘城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县城改造治理气势磅礴,城东开发和北环路行政服务新区开发日新月异,城市绿化、美化、亮化、供水、供电、通信、商贸、餐饮服务、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精彩纷呈,北湖开发工程规模宏伟。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发展到65000人,日供水能力达到25000吨。现代化的通讯网络覆盖城乡,商贸市场一派繁荣,辐射周边县市中心商贸城区域优势已初步显现。一个功能齐全、整洁亮丽、文明和谐的现代新柘城,粲然亮丽在世人的面前。
2006年5月,河南省地矿第11地质队在商丘市发现了3处煤层,其中在柘城发现的煤层预获煤资源量为12.43亿吨,为特大型煤田,若在此建成两座年产量为400万吨的煤矿,可以持续开发100年。该煤田都是低硫、低磷、低灰、高发热量的优质炼焦用煤,煤层分布面积218平方公里,煤炭远景资源量12.43亿吨。
柘城县工业园区优惠政策
对投资项目审批、建设、运营的各个环节、实行全方位、一条龙、个性化服务,一事一议、特事特办。
对投资项目实行“马上办、办上马”的运营机制。
每个重点项目组建一个服务小组、明确一位分管领导、配备一位服务人员、进行跟踪服务。
柘城特产
柘丝:为柘城特产之一,从古至今一直畅销国内外。汉代襄邑县(睢县)是全国丝织工业中心,供应宫廷服装用料,其原料就是柘县供应的。从汉朝的丝绸之路,到现在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柘丝都享有很高的声誉。柘丝具有色泽鲜艳,线度细匀,拉力强度大等特点。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蚕业生产。1950年县设立了蚕业站。几十年来不断引进优良蚕种,改进喂养技术,原来只养春蚕,现为春秋两季养蚕。产量逐年提高。
酥制培乳: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都以“柘邑三园斋”、“豫东味和酱园”和“柘城三兴酱菜园”著称。特产酥制培乳(豆腐乳)更是闻名遐迩。它在制作方法上,经过发掘、挖潜和不断的工艺创新,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加,产品除供应本县食用外,还远销西安、广州、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地。1980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豆制品评比会上被评为第二名;1981年在河南省蔬菜公司评比大会上评为第一名。
泡桐:柘城栽种泡桐,相传始于前汉,目前县境以内不论县城、集镇、村头、田间、门庭院落、路旁河岸都有桐树种植。泡桐是一种速生的优质树种。俗谚说:“二年一根杆,三年像把伞,四年长成檩,五年就成梁。”它木质密致细韧,刚柔适中,做成家具不裂不翘,花纹美观,不易污损腐蚀。现全县种植约1000万棵,是传统的出口物资。柘城是河南省泡桐生产基地县,1985年3月8日国务院万里副总理曾到牛城乡进行视察。
柘桑:为柘城特产之一,也是全国稀有树种。该树为桑种乔木,木质坚实,纹理清晰,细腻光滑,经济价值很高。它叶可喂蚕,果能酿酒,皮可药用、造纸,树枝又可作梨膏。柘城老王集乡前扳曾口村的柘桑树,栽于明初,树高22米,胸径1.08米,材积约10立方米。柘桑的另一含义是柘城盛产桑杈,它是农民不可缺少的农具。张桥、岗王、伯岗等乡是其主要产区。成品畅销苏、皖、冀、鲁等地。
胡芹:是古今闻名的蔬菜之一,因盛产于胡襄集附近,故得其名。相传,赵匡徽黄袍加身,当了皇帝后,柘人把胡芹送到汴京,得到宋太祖的赞赏。1985年又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胡芹所以能流传千年,驰名中外,是因为这个地方有特殊的沃土和水质。有逐年提纯、复壮的优化良种和栽培技术。它根小棵大,清脆爽口,茎部光滑,无丝无渣,素有"芹王"之称,复有胡芹、贡酒宴嘉宾之誉。
柘城千头椿:是柘城县特有的速生绿化和速生用材树种。具有树型美观、枝叶稠密、病虫害少、抗污染性强等优点。能净化空气,吸附粉尘,吸收致癌物质及有害气体;能分泌杀菌素,可杀死白喉、结核、霍乱、痢疾、伤寒等病菌,减少人们心脏、血压、神经系统等慢性病发生。此树耐水湿、耐腐蚀、材质纹理美观,不翘不裂,油漆及粘胶能力强,属上等用材。
烟叶:烟叶为柘城主要经济作物。种植烟叶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也是县重要的财政支柱。几年来烟叶生产迅速发展,每年种植6万亩,年产1000万余公斤。在生产中实现品种优良化、种植区域化、管理科学化。所产烟叶外观质量好,内在各种化学成分协调,香气足,吃味正,刺激小、燃烧性强,为河南二级达标产烟区。
粉皮粉条:柘城粉皮粉条可谓历史悠久,质地纯良,工艺精湛,全县村落均能生产。粉条的特点是条匀、质纯、色白而细长;粉皮的特点是薄而匀称,光亮透明。食用时都能久煮而不腻烂,色味俱佳。全县年产约500万公斤。全年上市,秋冬尤盛、除供本县食用外,还远销湘、鄂、川、陕、新疆、内蒙等地。
柘城甜柿:柿树素称“铁杆庄稼”,百年盛产不衰。柘城甜柿皮薄肉细、味甜如蜜,深受人们喜爱。柿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钾、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可加工成柿干、柿饼,食之柔软浓甜,并具有止血、解毒、降血压、生津润肺、镇疼止咳之功能,柿霜可降火、润喉、治口疮。
花生:柘城盛产花生,特别是胡襄、远襄、尚寨、马集等乡种植更多。柘城的花生个大粒肥,含油量高,营养丰富,焦酥可口,老少爱吃,是招待宾客的必备礼品。全县种植面积已达4万余亩,年产花生600多万公斤,除供本县食用外,还畅销邻省邻县。
柘蒜:柘城的四、六瓣大蒜,具有很长的栽培历史。它以瓣大、肉肥、汁浓味醇、香辣可口而受青睐,畅销辽宁、河北、新疆、云南等地。现年产量已达4000余吨,出口港澳、东南亚、日本.
三樱椒:从日本引进的新品种。特点是:棵密果稠,色如樱桃,椒小味辣,醇香可口,有健胃消食的功能。目前全县已广泛种植,年产量约3000余吨,畅销国内外
今有柘人李冷云者,尝做《子虚亭记》言柘城北旧湖之景观,其文如下:柘乃灵地,因地陷而有北湖,湖不甚大,广运数十里。杂芦丛生,不见浅底。沿湖小径北行六七里,有古城墙焉,千余年矣。过古墙,折道东行,高岗群立,不复有路。攀柔木而上,徐徐经岗上小径。北行半里余又存古墙。墙顶甚高,有亭立之地。昔柘之书生山客者尝至,矗立其上,可览全湖。碧涛兰枝随息而动,不见海者谓其大也。山客言曰:昔子虚先生为子虚赋,后人传诵,今者构为子虚亭。是故数载,虽未有亭,皆谓之有子虚亭存焉,亭前有谷,百树依生,或卧或立,千姿不可名状。山客与冷云重游子虚亭,见一枝蜿蜒谷口,有人股粗细,为诗其上,以为游记。自是岁岁而至,或诗或画,甚者只字。子虚亭实无亭,好游者携酒而至,亦有渔樵横卧其中,纷纷嚷嚷,终无宁时。晚月当空,晓云清散,黄发垂髫,栖于停下,故或曰子虚亭非子虚先生所言之子虚也。北湖华丽,集四方之气,聚日月之灵,闲人雅士,七弦楚汉,百态攀生,万物竞存。从阴霾之际,生命之极,悲欢喜乐,无不从中领略。乐游者不得世人之解,善洁者见痴人诽谤,腹有经纶,却无用武之地,胸有奇略,更无用兵之所,悠悠苍天,何其薄我。假子虚亭,以抒我志,世有子安,为滕王阁序,世有贾宜,做过秦论,此皆子建之才,当世之奇瑰。诗鬼李郎,英姿豪爽,呕心沥血,年仅二九。飞将李广,盖世英杰,千古怀情。今余乃宇宙之一屑,沧海之一粟,无治世之才,无长缨之功。每思至此,莫不感慨万千,今余贫贱,仅有残灯破缛而已,无妻无子,形影相吊。上有高堂,却无为子之孝,下有侄甥,更无作长之物。朝朝清苦,岁岁怜悯,今夕别语,纵千杯以引志,明朝有梦,书百万以求情。佳期渐至,复饮一尊,望天边之浮云,呜呼,吾之命竟如斯乎?2002年三月冷云于清夜砖桥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