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彝语“倘”指有缓坡的槽形山谷,“塘”为明、清所设汛塘的通名。
2022年2月,云南省爱卫办命名倘塘镇为2021年度云南省卫生乡镇。
倘塘镇位于宣威市北部边境,东连乐丰,南临来宾,西接龙潭、得禄,北邻杨柳与贵州威宁隔河相望,东西最大跨距26.4千米,南北最大纵距38.8千米,总面积390.71平方千米,镇政府驻地距市区43千米。辖倘塘、宜木戛、得宜、鲁乍、兴隆、新堡、英阿、东冲、启龙、旧堡、铺子、发赛、三岔、茂宗、贝古、法宏、松林、新乐18个行政村(其中法宏、松林2个村为民族村)、156个村民小组286个自然村,25211户90996人,居住着汉、回、彝、苗、仲五种民族。其中男48499人,女42497人。农业人口88555人,非农业人口244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32人。有耕地4206公顷,人均占有耕地462平方米。有林地面积1.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47%,人均占有林地184平方米。
全境属山区、半山区,最高海拔2460米(松林村老尖山),最低海拔1680米(东冲村竹园),相对高差78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800米。全镇年平均气温15.5℃,年平均降水量960mm。
201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9.06亿元,同比减少19.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650元;公共财政总收入8734万元,同比减少11.3%;实现工业总产值3.28亿元;银行存款余额5.4亿元,贷款余额0.79亿元。全年公共财政总支出8717万元(其中:基金支出60万元),同比减少11%;实现本级公共财政预算支出8657万元,为年初预算数6694万元(不含上级专款)的129%。2014年,本级公共财政收入8493万元,加上上年结余181万元,收入总计8674万元,本级财政预算支出共8657万元,本年结余17万元。
全年生产、销售原煤4亿千克,上缴税金156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4亿元,上缴规费160万元。全年粮食总产6529万千克,同比增长3%。种植烤烟1079公顷,收购烟叶205.5万千克,均价28.33元/千克,实现产值5821万元。全年出栏肥猪21.1万头、肉牛1.83万头、肉羊1.1万只、家禽23.7万只,肉类总产2970万千克,产值3.1亿元。黄豆腐产销500万千克,创产值3000余万元。
2014年,全镇有初级中学2所,共60个教学班,在校初中学生4672人,寄宿生3825人;完小19所,教学点20个,小学教学班222个,在校小学生8516人,寄宿生5960人;完小附设学前班12个,在班幼儿731人;民办幼儿园14所,在园幼儿1420人。全镇有中小学教职工597人,其中小学教职工372人,中学教职工225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100%。全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巩固率98.7%,初中入学率99.4%,巩固率98.1%,毕业率100%。参加中考1079人,上高中取分线820人,上线率75.9%,比上年上升7.8分百分点,比全市上线率高出14.9个百分点,取得了升学人数全市第一、升学率全市第二的好成绩。
全镇有文化站1个,藏书8000余册。广播电视站1个,专业技术人员5人,全镇已有12个村开通有线电视,可视频道43个,“村村通”用户3686户,“户户通”用户2775户。
全镇有卫生院1所,医务人员20人,有病床50张,村级卫生室17个,村医59人。参加合作医疗70957人,参合率达96%,5154人得到相关部门救助,住院补偿3042人次,住院补偿金额671.2万元,门诊补偿194000人次,门诊补偿金额309.32万元。计划生育工作长效避孕节育716例、优生促进工程目标人群440对,征收社会抚养费110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
历史沿革:
民国初,设倘可县佐。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前,为正北区、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废区扩乡为倘塘镇。
1949年,为新二区。
1950年,为九区(倘塘区)。
1953年,析克基、可渡、杨柳、葛姑、皂卫置杨柳区(十二区)。
1961年,复并为倘塘区。
1970年,改倘塘公社。
1984年,改倘塘区。
1988年,撤区设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