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埔镇基本资料

达埔镇介绍

地名由来:相传,古时此地多荒埔,卓、柯、罗三姓迁入开基,卓氏居多,故名卓埔,又称卓埠,后因方言谐音改称达埔。

2022年12月,达埔镇被命名为2022年福建省森林城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达埔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达埔镇位于永春县中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东临石鼓、岵山、仙夹等乡镇,西接玉斗镇,南与安溪县湖头镇、金谷镇交界,北与蓬壶镇接壤。境内群山环抱,中部属丘陵和山间盆地,西有延清溪、达理溪,南有伏溪,均汇入桃溪。省道三郊线、泉德线交叉通过境内,是贯通闽西北与闽东南、连接永春东部与西部手工艺交通枢纽。达埔镇辖区有新溪、伏溪、光烈、金星、东园、岩峰、汉口、狮峰、洪步、达德、新琼、达中、达理、楚安、建国、蓬莱、延寿、前峰、溪源、乌石、达山等21个村,2个镇办场,140多个自然村落,352个村民小组,现有总户数18402户,总人口数72398人,占全县人口七分之一强。

达埔镇是永春县的著名革命老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达埔是安南永游击队革0据地,曾在赤竹、圳古、岩山、道场等地建立18个革命基点村。1949年6月闽西南游击队在达埔建立永春县人民民主政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全县300多名革命烈士中,达埔的革命烈士占有104名之多。解放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老区建设,从多方面帮助老区人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

达埔镇又是永春县的主要侨乡。侨亲大多数旅居在越南、印尼、缅甸和美国及港澳等地,达6万多人。解放后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的尤扬祖、颜子俊、李铁民均系达埔人,留下了“一乡三侨领”的佳话。许多侨亲情系桑梓,热心捐资公益事业,帮助发展生产,为侨乡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达埔镇由于人多地少,资源贫乏,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改革开放和党的富民政策给达埔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几年来,镇党委、政府以振兴达埔发展经济为己任,认真分析达埔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拟思路、定目标,抓住有利时机,制定了超常规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200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1.267亿元,工业总产值6.98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9.4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镇财政收入463.73万元,工商税收299.54万元,农业特产税收115.7万元。粮食总产量18805吨。

达埔镇所取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狠抓四大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七大支柱产业,建设八大农业生产基地等方面。

历史沿革:

宋代至清代属里仁乡安仁里,八、九、十都;1935年实行保甲制度,划分若干保;1936年至1939年实行联保制,设八个联保,即院东旸联保(辖岩峰、东园、光烈)、达南联保(辖新溪、洑溪)、汉口狮峰联保、达德联保(辖达德、莘田桥)、达中联保(辖达理、达中、楚安)、达西连联保(辖达德、延寿、前锋、蓬莱)、乌石联保、达山联保;1939年至1943年划分为三个乡,即达东乡、达西实验乡、达山乡;1945年8月调整为达埔乡;1949年6月属第二区;1949年11月划归第三区;1950年下半年属第七区;1952年2月属第五区;1956年6月属蓬壶区;1958年10月成立达埔人民公社;1984年改称达埔乡;1991年11月9日撤乡建镇,称达埔镇。

达埔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