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克利原名刻里,系蒙古语“呼和黑勒”演变而来,意为蓝色的林子。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遴选推介克利镇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2021年10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克利镇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水稻)。
2021年4月,克利镇入选2021年农业强镇创建名单。
泰来县辖乡。1946年为第八区,1956年置克利乡,1958年属平洋公社,1962年析建克利公社,1967年更名奋斗公社,1973年复改克利公社,1984年置乡。位于县境中部,距县府12公里。面积188平方公里,人口1.4万。平齐铁路、齐白公路过境。辖克利、前地房子、石家、乌兰、红旗、联兴、复兴、乾德、新民、胜利、新胜11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亚麻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玉米、小麦、亚麻。有果园。
历史沿革:
泰来设治之初,为设治局第三区辖地。
1927年5月,分隶第一区五保和六保管辖。
东北沦陷后,1938年3月,划归泰来街。
1939年6月以后,先后分属乾德门山、黄家窝堡和五庙子村管辖。
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泰来县于克利设置第八区,1955年6月改为克利区。
1956年4月,并乡划村,设置克利、乾德门山乡。
1958年9月,并入平洋人民公社,1962年2月,从平洋公社划出成立克利公社。
1967年改为奋斗公社,1973年恢复克利公社名称。
1983年7月改为克利乡。
2001年经行政区划调整,原大榆树乡划归克利乡管辖,同年组建建制镇克利镇。
2004年原四里五乡划归克利镇管辖。
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