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圩建在两河汇合处,地形轮廓似犁头,故名犁头埠。后谐音称黎埠。
阳山县辖镇。民国时设黎埠区(第四区)。1958年属寨岗公社,1959年设黎埠公社,1983年设区,1987年建镇。位于县境西部,距县城41公里。面积77平方公里,人口2.6万。地方公路阳黎线过境接国道107线。辖黎埠、隔江、马惊、联坝、龙颈、大陂、淇潭、均安、大围、六古11个管理区(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制糖、造纸、水泥、建材、电力、采矿、运输等行业。农业主产水稻、玉米,盛产果蔗。
历史沿革:
明代属通儒乡。
清乾隆年间,始建制淇潭司。
民国三年(1914年),设黎埠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改称黎埠乡,属四区。
建国初期,仍属四区。
1955年,四区改称黎埠乡。
1958年9月,设立黎埠人民公社。
同年11月,阳山并人连阳各族自治县,黎埠属寨岗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恢复黎埠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改区,称黎埠区。
1987年1月,撤区建镇,名黎埠镇。
1993年,从黎埠镇分设出凤埠镇、龙埠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