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镇基本资料

永平镇介绍

地名由来:1950年三乡合并,以永久合平之意命名,得名永平镇。

2022年9月,2021中国西部百强镇名单揭晓,永平镇位列第84位。

2020年9月,永平镇上榜2019中国西部百强镇,位列第92位。

2014年7月,永平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位置面积:永平镇位于景谷县城西南53公里处,和双江、临沧交界,国道323线穿增而过。交通扼景谷南部五乡镇咽喉,是景谷南五乡镇物资集散地,总面积为1165.66平方公里,是景谷面积最大的镇,其中山区半山区面积占88.4%,平均海拔1250米,勐戛河自南而北经坝子流入澜沧江,河道西岸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是全镇商品粮的生产区。

人口民族:到2003年末,全镇总人口4938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42人。世居民族有汉、傣、彝、拉祜、哈尼、布朗、回族等15种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6130人,占总人口的53%;其中:傣族15456人,占33%;彝族8843人,占19%。是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和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大镇。

地理气候:永平镇位处横断山脉南端,是思茅市最大的坝区,坝区面积60平方公里,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8.2—20℃;最冷月为1月,温度是11.7—13℃;最热月为6月,温度为22.3—24℃;全年无霜期350天,年降雨量1230—1410毫米,全镇最高海拔2148米,最低海拔774米,平均海拔1110米左右。

土地资源:永平镇域面积1165.66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0.9万亩,其中水田48546亩,旱地60466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2.2亩。

能源:勐戛河自南向北经坝子流入澜沧江,流域面积312.6平方公里,拥有水资源总量1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达150万千瓦,河道西岸,土地平坦肥沃,物产丰富,是全镇商品粮的生产区。

森林资源:全镇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136.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881万立方米,占全县蓄积量的五分之一,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55%。2003年共育林26410亩,其中思茅松20000亩,桉树6410亩。镇内森林主要有针叶林、阔叶林两大类,其中速生丰产树种思茅松占林地面积的92%,树下盛产鸡纵、红菌、羊肝菌等野生菌类,因森林茂密,林中动物种类繁多。

热区资源:全镇共有热区资源50万亩,占全县热区面积21%,居全县第一,已开发热区面积21.2万亩,占42%。

民族文化资源:永平镇是多民族杂居镇,民族风俗各异,尤以傣族和彝族文化极富地方特色,傣族的泼水节、推山节、采花节、朝山节、关门节、开门节、新米节及彝族的“二月八”、“火把节”等都极富民族特色。

历史沿革:

清雍正三年(1725年)前,为勐嘎土司辖地。

后属威远厅,辖地勐嘎,下设茂密、翁哄乡。

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勐嘎经历,属威远厅。

清乾隆元年(1736年),撤销勐嘎经历。

民国二年(1913年),为威远县西二区,下辖勐嘎乡。

民国三年(1914年),设勐嘎分县佐,属景谷县。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勐嘎分县佐改区。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5月,为第七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1月26日,为第五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30日,改为和平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月,盐宝乡并入和平乡,改称盐和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盐宝乡7保和博爱7保划出,仍名和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25日,成立和平区。

1950年1月,博爱、盐宝、和平区合并成立永平区。

1954年,西半部的9乡划归边江区。

1958年5月,撤区并乡;同年10月,成立英雄公社,乡改大队。

1961年3月,为永平区。

1970年,为永平公社。

1984年3月,为永平区。

1988年1月,改称永平乡;同年2月25日,改永平镇。

2006年3月,原边江乡撤并永平镇。

永平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