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明万历元年(1573年),三里镇官府为防御农民起义,修筑周围三华里的城墙,当时该地编户三里,因而得名。
【概况】素有“一枝花”之美称的三里镇位于上林县东北部23公里处,是上林县东部地区最大的一个中心集镇。东与来宾县毗邻,南与澄泰乡接壤,西同西燕镇连接,北跟乔贤镇、塘红乡交界。省道20231线贯穿南北,是我县通往柳州、忻城以及忻城通往南宁的必经之地,也是县内贯通乔贤、木山、塘红、中可等4个乡镇的交通枢纽。镇政府所在地距离首府南宁市、港口城市贵港市、重工业城柳州市分别是132公里、194公里和198公里。全镇总面积19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个社区14个村委会,167个自然庄,327个村民小组,2002年未总人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03万人,非农业人口0.27万人。2002年,三里镇按照“稳农促工抓项目”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依靠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依托资源优势,全力打造旅游名镇、企业强镇。全镇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3327万元,比上年增长1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65万元,比上年增长19.5%;财政收入完成285.1万元,完成全年财政预算收入任务的129.3%。三里镇旅游资源丰富:以风光秀美、旖旎迷人而出名的“小桂林”?D?D三里洋渡风景区就坐落在三里境内。有被徐霞客称为“岩冠”的明镜岩以及随处可见的怪岩幽洞,有历史研究价值较高的汇水桥畔石壁上的《千军镇、钓矶、千古伟绩》等11处明、清代摩崖石刻碑,有名扬县内外的特六庙和佛教重地观音阁等,有的建筑时代久远,并以独特别致为主要特征的古建筑物,有美丽神奇传说的古墓群,加之与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独特的民风相结合,形成了一道靓丽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大旅行家徐霞客对三里一带的岩溶地貌叹为观止,认为可与桂林山水相媲美(“小桂林”之称由此而得来),以至于在此逗留了54天,并写下了一万多言的游览记载,这是他在广西游览、考察除桂林外记载最多的地方。【农村经济】三里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三增”方针,按照“一粮二蔗三薯四桑五渔”的发展思路,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巩固甘蔗支柱产业,发展木薯种植业、畜牧水产业和桑蚕业。
三里洋渡
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留足观赏54天,并写下一万多字游记。他在《徐霞客游记》中称赞:“其山千百为群,或离或合,山虽小而变态特甚。三里洋渡风景区依托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优美的自然环境,集自然
宿岭桥
宿岭桥位于上林县三里镇双良村良池庄东北500米处。宿岭桥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明镜岩石刻
明镜岩石刻位于上林县三里镇黄楚村韦归庄明镜岩内。明镜岩石刻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清秀山石刻
清秀山石刻位于上林县三里镇三里社区王马庄。清秀山石刻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通观桥
通观桥位于上林县三里镇三里村,时代为明代,类别为古建筑。1999年,通观桥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韦厥墓
韦厥墓位于上林县三里镇双罗圩北面,时代为唐代,类别为古墓葬。1999年,韦厥墓被公布为上林县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朝,属上林县。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设有三里乡。
1958年,设三里公社。
1962年,三里公社改为三里区。
1969年,三里区改为三里公社。
1984年,三里公社撤改为三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