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镇基本资料

锦屏镇介绍

地名由来:锦屏镇因镇西五马山为城西屏障;清末,西五马山更名为锦屏山,因山而得名。锦屏镇镇西有山五峰并列,势若奔马,名五马山,五峰锦绣如花,堪称古相如县和古蓬州屏障。清末改名锦屏山,镇因山得名。

2019年,撤销两路乡和长梁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锦屏镇管辖,锦屏镇人民政府驻内西街58号。

锦屏镇地处蓬安县西大门,与蓬安县城隔江相望,是蓬安县西部的交通要道和重要商品物资集散地。全镇幅员面积37.1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39个社,1个居委会,总人口253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500人)。全镇耕地面积11644亩,主要农副产品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生猪、禽蛋、蔬菜、水果等。

改革开放以来,锦屏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狠抓经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外部投资软硬环境良好,被列为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乡镇。锦屏镇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发展优势等。

地理优势:锦屏镇距县城5公里,嘉陵江大桥的建成给锦屏的经济、物资、文化生活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成为西部片区一大亮点。嘉陵江环绕10个村,水利资源极为丰富,通讯发达,信息灵通,经济基础雄厚,曾被列为市级生猪基地镇、水果基地镇、无公害蔬菜基地镇、市农村经济百强乡(镇)、省级重点小城镇建设乡(镇),是蓬安县西部经济发展的缩影。

资源优势:锦屏镇以粮油、生猪、禽蛋、蔬菜、水果等作为支柱产业,尤其是柑桔、锦橙100号广柑、脐橙、苍溪雪梨等优质水果已成规模,特色显著;种植无公害蔬菜3000亩,已见成效;依托养殖业的发展优势,年出栏生猪1.7万头,饲养家禽30万只;已退耕还林800亩,新增退耕还林面积2500亩;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到位,业主开发土地经营不断增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

经济优势:全镇工农业总产值1.64亿元,其中:乡镇企业总产值1.1亿元,个体工商户568户,私营企业10户,实现利税255万元,全镇粮食总产量8809万吨,财政收入1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69元,外出务工2324余人,收入1955万元。随着小城镇建设,街道各类餐厅、旅馆近60家,各种娱乐场所15家,开往县城公交车5辆,全镇各类机动车187辆,水上客货船13艘,以上这些给锦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交通优势:嘉陵江大桥建成后,连通了东西要道,缩小了城乡差别,省道204线的南渠公路纵贯锦屏9个村,长7公里,顺蓬公路绕城而过,交通极为便利。锦屏镇东邻县城,西接马回、正源、盘龙、万和等11个乡镇,南通顺庆、南部等县(区),全镇18个行政村达到了村村通公路,70%的社已通公路。

蓬安旧城古建筑群

蓬安旧城在今蓬安县治所在地的周口镇西面的锦屏镇,与县城隔嘉陵江相望,背枕锦屏山(五马山),整个旧城依山傍水,地势广阔。其古建筑群现主要由文庙、武庙、城隍庙、玉环书院、龙神祠、天主堂六处组成,

潜庐

潜庐(陈抱一旧居)陈抱一,今蓬安县锦屏镇人。在张澜执教的顺庆联合中学与朱德、杨森等同学。1928年,回归故里,仿日本建筑式样建花园楼房一座,名为“潜庐”,主体建筑为砖木结构,前门庭为中式木结

历史沿革:

周朝时,属巴国地。

秦朝时,属巴郡阆中县。

汉朝时,属安汉县。

南朝梁时,属相如县、梓潼郡。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属相如县、蓬州。

明朝时,属一乡。

民国2年,州改县后,改名城厢镇。

民国29年,城厢镇改名城中镇。

1950年,建城中乡人民政府。

1952年,分设城中镇和城中乡。

1953年,分别改为陵江镇、锦屏乡。

1958年,陵江镇、锦屏乡与两路乡合并成立灯塔人民公社。

1959年,改为锦屏公社。

1967年,锦屏公社改为东方红公社。

1980年,恢复锦屏公社。

1983年,撤锦屏公社建锦屏乡。

1986年9月,撤锦屏乡建锦屏镇。

锦屏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