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铁岭镇,又名铁岭河镇。铁岭河,原名“肯特河”,又称“特勒哼”,系满语,汉译为“上头河”之意。清末立屯后,根据汉语切音改为“铁岭河”。
2014年7月,铁岭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位于牡丹江东岸,与市区仅一江之隔,东与穆棱市磨刀石镇接壤,南与东安区兴隆镇接壤,北与桦林镇接壤,西与市区隔江相望,辖区面积269.5平方公里,有11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办事处(下辖10个居民委员会),全镇总户数12,315户,总人口43,880人。其中农业户7,297户,农业人口26,332人。农村耕地总面积44,200亩,其中菜田面积6,700亩,水田面积6,825亩。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445元,铁岭镇地理位置优越,301国道、201国道穿镇而过,滨绥铁路爱河车站设在镇内,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全镇现有企业109家,其中木业企业59家。企业分为机械加工、电工产品、木业加工、建筑材料、外包装加工、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全镇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290万元,增加值完成12850万元,营业收入完成37750万元,利润完成146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2981万元。三年来,铁岭镇完成招商引资4210万元,其中新建企业16家,改扩建企业14家。新建了海丰木业有限公司,中龙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红太阳营养配餐公司、金源油脂厂、山泰鑫装饰板厂等企业。坚持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我镇小城镇建设发展以推进农村城镇化为重点,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以滨绥铁路、201、301国道为基本框架,营造山水园林城镇的规化,今年和“十一五”期间村镇建设主要任务,目标和措施有在以301国道以南安全路至四道村以及原有的基础上规化成木业园区占地为7平方公里,修建301国道下水1,900延长米,安装301国道路灯120盏,修建建设街下水,路面2000米团结街下水,路面3000米。十一五期间,铁岭镇计划新建铁岭南山木业园区和铁岭镇内动迁安置园区的建设。木业园区占地7平方公里,到2010年园区内可引进木业加工型企业20户,年销售收入1亿元,利润400万元,税金300万元。到2020年入驻木业企业可达60户以上,年销售收入5亿元,利润8000万元,税金5000万元。园内区现有居民2300户,占地面积50万平方米的居民计划运迁在铁岭镇内新建的动迁安置园区。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铁岭河桥头广场,规划用地20万平方米,其中道路占地3.95万平方米,铺装地3.96万平方米,绿化占地10.965万平方米,水面0.74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
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立屯。
1913年,隶属宁安县团聚乡管辖,1933年属第五区掖河保。
1937年12月划归牡丹江市管辖,设置掖河区。
1945年10月,改设铁岭区。
1949年6月,撤销铁岭区,将其所辖的青梅、福长、四道岭子、磨刀石等5个村划归穆棱县,其余村屯划归北安区。
1956年3月,划归穆棱县的村屯又全部划回牡丹江市,设置铁岭乡等,属郊区管辖。
1958年4月,将四道、青梅2乡并入铁岭乡。
同年8月,改称东风人民公社。
1959年末,改为铁岭人民公社。
1960年8月,并入爱民人民公社,改为铁岭分社。
1962年1月,恢复铁岭人民公社,属郊区。
1984年4月,改为铁岭乡。
1985年5月,改设铁岭镇。
1997年9月,划归阳明区管辖。
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