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镇基本资料

柳林镇介绍

地名由来:柳林镇来历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此村建于宋朝,原名太平集。明嘉靖年间为加强兵防筑堡于此,驻军首领为柳春、林直,村因其名改为柳林。另一说法为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杨姓从北京乐亭县迁此定居。明永乐年间,郭、柳、常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渐成村落。相传此地为宋金时期的军用饮马场,有井72眼,并广植柳树,故名柳林。镇以村名。

2014年7月,柳林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柳林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2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确定柳林镇为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

柳林镇位于冠县东北部,是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故乡。辖50个行政村,5万人口,总面积70平方公里,耕地7.5万亩。1998年荣获“中国名镇”称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2000年被山东省政府批准为中心镇。该镇紧傍京九铁路、329省道,040省道和垢码公路于境内交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农业基础雄厚。蔬菜、畜牧、花生、林果是其农业主导产业。花生面积稳定在2.7万亩,年产优质花生1000万公斤;各类蔬菜1.5万亩;优质名稀林果1万亩;大牲畜、猪、羊及家禽存栏量迅猛增长,涌现出一批畜牧养殖专业村、养殖场、养殖小区和专业户。

工业迅速掘起。纺织、绳网、轴承、制糖等行业是其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冠县纺信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总资产2.4亿元,占地面积18.2万平方米,干部员工2800名,各类中高级专业职称人员70余名,注册资金2700万元,棉纺设备环锭纺8万余枚,织机50台,是集棉花收购、加工、纺纱、织造为一体的一条龙生产加工综合性企业。2004年生产棉纱18000吨,毛巾252吨,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实现利税2680万元,其中税金967万元,连续三年被金融部门评为“AA”级信用企业,被省政府授予“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骨干企业”。2004年该镇政府出资建起了2000平方米的钢架结构厂房及400平方米的办公楼,引进了冠县恒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1600万元,主要生产经营0系列各种型号的轴承70多个品种,预计2005年产值达3000万元。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形成方圆几十里的服装、家具、家电等商品集散地。努力打造“武训”品牌,以武训纪念馆为依托的旅游业正在起步。把城镇建设作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有效载体,多措并举,加大投入,突出古朴典雅、仿古建筑特色,把镇城区建设成为人流、物流中心及文化、旅游、娱乐中心。

武训纪念馆

武训纪念馆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千古奇丐”武训先生的墓地,是武训及武训精神的主要纪念地。始建于1903年,1937年由时任山东教育厅长何思远拨款重修,建筑、文物保存完好。每年11月份举

武训墓及祠堂

武训祠位于冠县柳林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武训墓及祠堂是清代平民教育家武训的墓葬及祠堂。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训病殁于临清御史巷义学内,遵从他的遗嘱安葬于他所创办的第一处义学“崇贤义塾”

夏壁波烈士墓

夏壁波烈士墓年代为近代,位于冠县柳林镇。1999年,夏壁波烈士墓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林剧院

柳林剧院年代为1957年,位于冠县柳林镇。2012年,柳林剧院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训故居

武训故居年代为清,位于冠县柳林镇武庄村。1999年,武训故居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中晚期为堂邑县的里社镇治所。

1912年后为堂邑县柳林镇。

1943年为冠堂边办事处柳林区。

1943年11月—1945年8月为武训县柳林区。

1945年9月撤销武训县后复归堂邑县第四区,隶属冀南区第一专署。

1949年—1952年属平原省聊城专属。

1956年堂邑县撤销,入冠县为柳林区。

1958年建柳林人民公社,又名红星人民公社。

1962年社改区为柳林区。

1971年撤区并社,布寨、甘屯两个小公社入甘官屯公社,余四小公社为柳林公社。

1984年京杭运河东27个村庄划出置元造户乡,其余为柳林镇。

2006年元造户乡并入柳林镇。

柳林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