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以古驿站距离命名。相传三国时,刘备住荆州,至襄阳沿路建有驿站。其中,从建阳往南相距十里的“十”字路口设有一站,称“十里铺”,供官府换马、歇息、吃饭。后发展成集镇,沿用此名至今。十里铺镇以此得名。
2018年12月,湖北省生态环境厅命名十里铺镇为2018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十里铺镇位于荆门市南部,沙洋县西部,南与荆州毗邻、西与当阳、江陵接壤,207国道、汉宜省道、荆沙铁路及正在修建的襄荆高速公路交叉过境,交通、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荆门市联南拓西的窗口。全镇辖22个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41066人。国土面积162平方千米,耕地4364公顷,山林2666.67公顷,水域800公顷;农业以盛产优质大米、油料、水产品、禽蛋、风干鸡等农副产品而著称,其中风干鸡尤具地方风味,闻名遐迩,俏销省内外。
历史沿革:
清中期起,十里铺境内属荆门州建阳驿巡检署管辖。
民国初期,属荆门县第六区,区公所设在建阳驿。
1923年,属荆门县第三区,区公所从建阳驿迁十里铺。
1941年,日军入侵,十里铺沦陷。
1942年,为荆门县第四区,区公所开始设在新埠河,随后迁十里铺。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设镇。
1949年2月,十里铺解放。
9月,建立十里铺区人民政府。
1951年10月,改为荆门县第五区人民政府。
1952年5月,区政府迁往拾回桥。
10月,划归荆门县第四区(五里铺区)管辖。
1955年10月,重归拾回桥区管辖。
1957年1月,再属五里铺区管辖。
同年,成立车坪乡人民政府,由荆门县人民政府直管。
1959年10月,十里铺重新划归拾回桥区管辖。
11月,荆州专署在十里铺建立国营十里铺农场。
1962年11月,农场迁往潜江运粮湖,十里铺改为人民公社(乡级),仍属拾回桥区管辖。
1975年12月,撤区并社,五里铺公社的建阳驿公社、拾回桥的十里铺公社和四方铺公社(均为小公社)合并成立十里铺人民公社(区级)。
辖4个片(建阳驿、九堰、车坪、四方铺),33个大队。
1983年,镇辖片改管理区。
1984年1月,撤社建区,原十里铺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更名为十里铺区人民政府,下设4个乡政府1个街道办事处和32个村民委员会297个村民小组。
1985年,撤区建镇,辖4个乡政府,1个街道办事处,31个村民委员会,267个村民小组。
1987年10月,十里铺镇四方铺管理区与拾回桥岳山管理区合并新建四方铺乡人民政府。
十里铺镇辖3个管理区、23个村民委员会、212个村民小组。
1998年,九堰村4组,黎明村5组、10组,彭场村8组合并为镇办渔场。
2000年10月,撤销管理区。
全镇辖22个村、2个居委会、1个镇办渔场和159个村(居)民小组。
2005年,合村并组,原22个村、2个居委会、1个镇办渔场,社区合并为龙坪、金玉、建阳、白玉、洋坪、芦堰、光华、李河、彭场、石牛、黎明、九堰、荷堰、车坪、白庙、新桥、王场17个行政村和十里铺居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