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特镇基本资料

法特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境内法特哈山(法特哈为满语:译为“马蹄子”的意思)而得名。

舒兰市辖镇。

1949年置区,1956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面积146平方公里,人口3.7万。黑(河)大(连)公路过境。有公路通舒兰。西濒松花江。辖法特、东岭、头台、榆底、杨公、魏家、焦家、杨林、五里坡、楼上、黄鱼、王大、向公、西良、江沿15个村委会和镇东、镇西2个居委会。乡镇企业有采石场、小煤矿和砖瓦、粮油加工等厂。农业主产稻谷、豆类、玉米。

黄鱼圈遗址

黄鱼圈位于舒兰市法特镇黄鱼圈村,距202国道2.5公里,距法特镇8公里,距舒兰市65公里,是清代皇宫圈养鲟鳇鱼的地方,也是一处古文化遗址,占地面积1.5公顷,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鳇鱼圈

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年(1681)大清奉天-吉林-黑龙江驿道从法特通过,在法特设立了驿站,名为法特哈驿站,地名就叫法特哈站。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廷修建的以封禁为目的的柳条新边从法特通过,在法特修建了边门名为法特哈门,地名又改成法特哈门;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康熙巡视法特哈门,亲自改法特哈门为巴颜鄂佛罗门;柳条边松花江江东法特段内还建了两个边台,头台和二台,二台正好和法特门在一地,所以法特又叫二台;这两个名一直叫到上世纪60年代,后简化成法特两字。

1912年-1931年为舒兰县二区法特保;日本侵占时期更名为法特村;1945年解放后更名为舒兰县法特区;1946年1月法特划归榆南县,更名为榆南县法特区;1948年6月重新划归舒兰县,更名为舒兰县法特区;1958年10月更名为舒兰县法特公社;1984年11月因撤公社变乡,更名为舒兰县法特乡;1992年10月8日撤县变市,更名为舒兰市法特乡;1992年12月25日因撤乡变镇,更名为舒兰市法特镇,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法特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