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大水沟乡因乡人民政府坐落的山梁上有一水沟而得名。
大水沟乡政府位于人县西部,距县城73公里。介于东经101°51′至102°02′,北纬22°01′之间。东邻牛孔乡,南接骑马坝,西与大黑山乡毗邻,北与墨江县坝溜乡相接壤。全乡共有国土面积236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93个村民小组,有3988户,18559人,人口密度28/平方公里,居住着哈尼、彝、汉、拉祜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93%,农业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97%。全乡实有耕地面积20234亩,其中,水田8340亩,旱地11894亩。粮食作物以稻谷、玉米、荞麦、大豆为主,经济作物有花生,发展以茶叶、八角、橡胶、紫胶为主的经济林木,土特产有木耳、茶叶,森林覆盖率为23%。2003年,全乡粮食总产量643万公斤,农业总产值93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3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元,人均有粮287公斤。去年,全乡财政总收入13.4万元,总支出172万元。生猪存栏9000头,出栏5100头,大牲畜存栏6500头,出栏380头,家禽存笼76000只,出笼63800只。以“两胶一茶一果”为主的绿色产业初步形成规模,截止2003年,全乡橡胶种植面积6700亩,紫胶寄主树13600亩,茶园9356亩,八角18000亩,茶叶产量11.34万公斤,橡胶产量(烟胶片)18000公斤,创收10.8万元。去年,共实施退耕还林2.8万亩,其中,县电力公司组织实施“公司+基地+农户”集中连片开发木姜子1.2万亩(退耕还林0.5万亩,红防工程0.7万亩)。大水沟乡组织实施1.6万亩(退耕还林0.4万亩;荒山造林0.5万亩;一般造林0.7万亩)。乡镇建设按照“东盘西扩,稳步推进”的工作思路和“先开放后规范”的要求,稳步推进小集镇建设,截止2003年12月31日,已平整地基25000平方米,报名购买小宗土地有150余户。
历史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后,属益州郡地。
东汉至南朝,先后属牂牁郡、兴古郡地。
北朝至隋代,属濮部。
宋朝时,属威楚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至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属元江路。
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至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分属元江府河纽御夷长官司。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分属元江直隶州和普洱府他郎厅。
1950年,改属红河县和墨江县。
1955年,划入六村街道办事处。
1958年,属绿春县大水沟乡辖。
1969年,绿春县牛孔区析置为牛孔和大水沟2个公社。
1984年,大水沟公社改为大水沟区。
1988年,由大水沟区改为大水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