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碑格乡因乡人民政府驻碑格村而得名。“碑格”系彝族支系仆拉人音译,“碑”指石山,“格”意为过去一点,“碑格”意为在石山过去一点的地方建村。
"碑格乡位于开远市东部,距市区80公里,东连砚山县阿舍乡,南接羊街、大-庄两乡,西靠马者哨乡,北邻中和营乡;全乡东西跨距20.8公里,南北纵距17.4公里,土地面积242平方公里,最低海拔1650米,最高海拔2700米,年最低气温6℃,最高气温24℃,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辖6个村委会,人口14517人。主体民族是彝族,占总人口的97.3%。
全乡有耕地24800亩,农作物二年三熟,粮食作物以包谷、麦子、荞为主。经济作物有藠头、烤烟、洋芋等,养殖业主要以山、绵羊养殖,经济林果是花椒、冬梨、冬桃。以碑格藠头为原料生产的“开远甜藠头”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碑格乡被誉为“藠头之乡”,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碑格是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理想场所。碑格乡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据勘探,有1.2亿吨储量的无烟煤。该乡出产的珍珠藠头出口韩国、日本等国家,年销售3000多吨。市场前景广阔的还有臭参、草乌、花椒等经济作物。民族节日众多,其中,以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的火把节最为隆重,全乡各族人民以舞蹈、山歌对唱、摔跤、斗牛等形式庆祝节日,形成了具有浓郁特色的民族文化氛围,吸引了不少外地采风者。
全乡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的加强,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历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属阿迷州傍甸乡。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设德盛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为中和营乡南部。
1950年8月,为开远第五区一部。
1955年,分设吉德(为中和营区一部)、阿优(为第七区一部)2乡。
1958年,乡改为管理区,即吉德管理区、阿优管理区。
1961年,设吉德区。
1965年5月,吉德区改为吉德公社。
1984年3月,吉德公社改为碑格区。
1988年2月,由碑格区改为碑格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