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村镇基本资料

黄村镇介绍

地名由来:黄村镇因华夏民族崇尚“黄”色和“红”色,黄色代表尊贵,境内风光秀丽,人才辈出,前人将“蓝溪约”改称“黄村”。

【历史沿革】建制于清乾隆末年,传说当时黄姓在此建店设墟,故曰黄村墟。清属蓝能都蓝溪约。民国时期设蓝溪乡。新中国成立后改称黄村。现为黄村镇。

【地理环境】位于东源县东北部,东经115°25,北纬23°51。距市区116公里,是东源县东北部最边远镇,东接五华县长布,南与紫金县中坝相邻,西频本县叶潭,北界龙川县紫市。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山地较多。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0座,全镇山地面积313649亩,占总面积95.3%。主要河道5条,黄村河流入东江。

【人口】1999年普查总人口37942人,其中畲族22人。农业人口35977人,占总人口94.8%。黄村镇是侨乡,有海外华侨、港澳台胞4千多人。

【市政建设】辖三洞、正昌、欧屋、黄村、黄村坳、红十月、梅龙、万和、铁岗、祝岗、下七、上七、邬洞、宁山、永新、板仓、三礤等17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墟镇现有3条街道,店铺234间。墟镇有自来水厂,年供水量3640吨。有小水电站6座,装机容量1020千瓦;开通了程控电话、全球通、中国联通等通讯网络。

【交通】有出口公路2条,可直通河源和龙川以及康禾镇至紫金。镇内交通设施完善,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而且大部分村都通了水泥公路。

【经济状况】2001年全镇社会总产值为7243.99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4193.99万元,工业总产值为960万元,全镇人均纯收入2628元。全镇有工业企业136家。

【文化卫生】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6所,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7350人。文化娱乐场所有影剧院、文化室、录像室等,有镇医院1所,卫生站20所。

【历史事件】1943年,黄村镇春旱,第九区群众组织饥饿团,于农历四月十日开黄村乡所粮仓,被-武装包围,被杀害108人。第二天,原河源0地下党县委-蔡子培同志的爱人关其清闻讯,赶赴黄村大骂-警察所巡官张家超,结果也被杀害。

【物产】地下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矿产主要有锌、铝、钨、金、锡、硫铁、萤石、钾矿藏等。有矿范围100平方公里。此外,稀土、瓷土也极为丰富。

中共后东特委驻地、《星火报》旧址

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简称后东特委)、《星火报》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永新文秀塘。1941年2月,经省委批准,在龙川县水贝成立了中共东江后方特别委员会,特委书记梁威林,组织部长张直心,宣传部

黄村地区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

黄村地区(含黄村、叶潭、康禾三镇)革命历史、革命烈士纪念馆(下简称纪念馆)位于黄村革命烈士陵园下侧。纪念馆于2009年筹建,2010年建成,纪念馆由原东江第二支队副司令员、省政协副主席、省委

马肩坳战斗遗址

马肩坳战斗遗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1945年12月,东进部队进入黄村后,攻打了寨弯楼,打退了进犯黄村的敌军。敌军不甘心失败,于1946年1月10日由63军教导团副团长张兆伟率500多人兵分三路

《燎原报》旧址

《燎原报》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梅陇村。1946年11月,东纵北撤山东后,留下坚持斗争的后东特委特派员钟俊贤,提出创办一份报刊,他借鉴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认为我们前有《星火报》,现

河源县工委旧址

河源县工委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梅龙村坳头小组李作新屋。1939年8月,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在河源县城成立,这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党组织。时仼县工委书记李光中,组织

黄村镇革命烈士陵园

村镇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所在地的东面富丽岗山顶上。该园建于1957年,陵园中间,屹立一座高约12米的纪念碑。碑正面写有“死难烈士万岁”6个大字,顶上有一火炬,下面刻有碑文及102名烈

历史沿革: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属蓝能都蓝溪约。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属第二区蓝溪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6月,属河源县人民政府第二区黄村乡。

1951年,属第九区(黄村)。

1958年9月,成立黄村人民公社。

1983年11月,撤社改设黄村区。

1987年,设黄村镇。

1988年,隶属河源市郊区

1993年11月,隶属东源县。

黄村镇附近有万绿湖、桂山风景区、苏家围客家乡村旅游区、镜花缘旅游区、阮啸仙故居、河源东江野战俱乐部等旅游景点,有东源板栗、五指毛桃、盐焗鸡、客家黄酒、丹仙湖茶、登仙湖茶等特产,有紫金花朝戏、客家糯米酒传统酿造技艺、和平猫头狮、龙川手擎木偶戏、中山咸水歌等民俗文化。

黄村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