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长江源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2018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长江源村为第六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2018年7月,司法部、民政部表彰长江源村为第七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2OO四年十一月,唐镇128户407人牧民积极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而自发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形成今日的长江源村。长江源村现有128户420人,青壮年劳动力196人,五保户14名,学生130人。
为发展经济,提高牧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经过调查和了解,结合长江源村的实际情况,2006年在市委、市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开办了藏毯加工厂,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但由于世居唐古拉高原,牧民文化水平整体偏低,观念单一而滞后,劳动技能普遍较差,汉语言障碍较大,缺乏扩大社会活动面的条件,进一步发展的主客观制约因素较多,加之销路不畅造成藏毯厂的效益日益萎缩,限制着今后的发展。
2008年,本着因村制宜,明晰思路,着力特色经济的发展的原则,长江源在村借助长江源村的劳动力优势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培训支持的情况下,开办了嘛尼石雕刻和藏式风情园,这两个项目目前正在筹备之中,将在2009年4月底开工,这一举措将形成更多的牧民增收点和经济增长点,推进后续产业的发展。
目前在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是:
1、广大移民原从事传统畜牧业,放弃了原来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经济格局被打破,短时间内进行生产结构调整困难很大,对绝大多数移民而言,处在原生产无法从事,新生产无法进入的“两难”境界。
2、由于物价上涨,现国家三江源所发放的每户每月500元饲料粮补助款偏低,不能保障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3、广大牧民的文化水平较低,劳动技能普遍差,加之语言的障碍,在外出务工时碰到诸多难题。
今后发展思路
1、由于搬迁下来的牧民没有牲畜也没有田地,只能依靠政府的饲草粮补贴生活,所以要想办法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班,提供免费的岗前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生存技能,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适应城市生活
2、大力发展移民村后续产业。在第一产业上,市委、市政府初步决定将农业确定为长江源村的基础产业,从牧到农、奠定第一产业;由简到难、逐步发展藏毯在内的第二产业;计划申请民间工艺品制作、畜产品加工交易市场、组建中介组织、搭建市场平台、扩大就业渠道;第三产业上,围绕高原旅游的大环境,以长江源头这个品牌带动全镇旅游服务业,在长江源村组建长江源与唐古拉风情的旅游窗口基地,基地内设民族饮食展厅、歌舞表演展厅、景观展厅、工艺品展厅、标本展厅,通过服务与销售,增加移民收入。
长江源村附近有格尔木昆仑旅游区、昆仑山地质公园、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胡杨林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等旅游景点,有唐古拉牦牛、唐古拉藏羊、格尔木蒙古羊、鸟岛彩蛋、抓羊肉、枸杞等特产,有格尔木蒙古族服饰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