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镇人民政府驻潭下街,因地处青狮潭下面,故名。
2022年4月,潭下镇入选2022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
潭下镇位于桂林市灵川县城西7公里,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面积l43.42平方公里,总人口4.1万人,其中集镇人口1.1万人。
潭下镇系桂北商贸重镇,交通发达,经济开发早,是灵川县西北地区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也是当今灵川县农、工、贸并举的龙头乡镇之一。全镇有耕地3319.5公顷。是广西重要商品粮基地,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吨;有水果林2.3万亩,年产量1.68万吨,素有“柑桔之乡”美誉;黄豆种植历史悠久,年产量500多吨,又有“黄豆之乡”的盛名;竹编、铸铁、精制木器等是农村传统工艺;家禽饲料颇具规模,被定为桂林市副食品生产基地的老街麻花鸡生产基地年出笼肉鸡100万羽。现全镇有具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30余家,从业人数3000多人;白云化工有限公司系灵川县最大的明星私营企业,2001年产值1506万元,上缴国家税金248万元;金山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轻质碳酸钙系列产品夺得全国同行“质量、产量、销量第一”之殊荣,2001年产值1669万元,上缴税金136万元。农贸市场活,潜力大。集镇城区面积达100公顷,正在扩建中的市场建成后达16856平方米,为灵川最大农贸市场,现圩日交易人数达4万人,市场日均成交额达70万元。
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64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5元,财政收入760万元。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全县划分为4乡,辖区属安仁乡。
清朝年间,废乡设都,全县划分为7个都,辖区属一都;清宣统二年(1910年),废都设区,全县划分为7个区,辖区属二区,治所潭下圩。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全县调整为东北区、西北区、南区3个行政区,辖区属西北区,区治所始设枣木圩,后移至潭下圩;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撤区设乡,全县划分为25个乡,辖区设3乡1镇:义事乡,治所枣木圩;山麓乡,治所大泉村;麒玮乡,治所大铁村;仪舞镇,治所潭下圩;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7月,灵川县缩编机构,25乡缩编为14乡,辖区3乡1镇合并为2乡:义事乡与仪舞镇合并,称群益乡,治所潭下圩;山麓乡和麒践乡合并,称麒麓乡,治所大庙圩。
1949年11月22日灵川县解放;同年12月,灵川县废乡设区,全县设8个区,辖区属潭下区,区机关驻潭下街。
1951后8月,更名为第三区。
1954年6月,灵川县撤销,其行政区域并入临桂县,辖区称临桂县潭下区,排列第13区。
1957年12月,撤区设乡,辖区设:潭下乡,机关驻潭下圩;大庙乡,机关驻大庙圩。
1958年9月,撤乡,成立人民公社,潭下乡和大庙乡合并,成立潭下人民公社,机关驻潭下圩。
1962年3月27日,国务院批复并公布重新恢复灵川县建制,辖区属灵川县。
分设潭下人民公社和大庙人民公社,机关分别驻潭下圩和大庙圩。
是年8月撤公社建区,大庙人民公社撤销,并入潭下区,机关驻潭下圩。
1966年5月,恢复人民公社体制,辖区称潭下人民公社,机关驻潭下圩。
1984年4月,撤销潭下人民公社成立潭下区,同年10月,潭下区改称潭下镇,镇人民政府驻潭下圩,距县城7.5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