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庄埠之名来历说法有二。一说该圩建于明朝,距今约400余年。原名怀仁里,因该地呈圆形,村庄较大又集中,且处在濂江边上,常有帆船停泊,而改名为庄埠。二说缘于乡贤胡庄溪,胡庄溪在乡办学(后被先生命名为庄溪草堂),延清明喜靖年间(1522-1566)状元罗洪先到此讲学三年。胡庄溪之子胡夷简(又名金池)、胡恕简及赖贞、赖元兄弟等人均受业于罗而成名。胡金池曾任福建长乐知县,后升任云南宾州知州,不就归里,效法先生罗洪先,在乡讲学而终。胡金池死后,葬于怀仁里不远的濂江边(今濂江西岸车田坝)。墓高3.9米,宽9米,深25.2米,占地面积225平方米,本地乡人、学子及外地友人前往凭吊者络绎不绝,渐渐此地便成为庄埠、码头,进而演变成圩。张人为怀念庄溪父子办学重教之善举,便取“庄溪”之“庄”字和“商埠”之“埠”字组合成“庄埠”,作为圩名。
庄埠乡位于会昌县城西北部,地处濂江河下游,距县城30公里,东与庄口镇,南与珠兰乡、晓龙相邻,西与于都县铁山垅镇交界,北与白鹅乡相交。全乡总面积74.8平方公里。共辖樟坑、正坑、庄埠、下基、寨富、禾坪下等6个行政村,70个村民小组,2007户,总人口8824人。有汉族、壮族、苗族、畲族等5个民族,其中汉族占99.7%。2005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278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71元。庄埠乡是省定贫困乡,乡人民政府驻地庄埠圩。
全乡耕地总面积6597亩,其中水田5711亩,旱地886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红薯、大豆、花生、玉米,在巩固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006年全乡共种植烤烟720亩。全乡有林地面积61365亩,主要产松木、杉木、樟木、栎木、杂木、毛竹、油茶、油桐、山苍籽等。庄埠有丰富的水产养殖资源,仅庄埠村在50年代就有99口鱼塘的说法,特别是90年代农民稻田养鱼的热情高涨,水产养殖已成为庄埠乡的一项主导产业,全乡水产养殖面积超千亩,2005年水产品产量达380吨。
庄埠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宜种果、种竹,开发潜力大,价值高。目前,全乡已种植脐橙1000余亩,枇杷果园600余亩,毛竹林800余亩。水力资源丰富,锡坑口河段上游集雨面积2192平方公里,地形十分适宜建水力发电站。目前,设计装机容量为5000千瓦、年发电量3千万千瓦时的锡坑口电站正在兴建之中。
庄埠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境内有乡村公路4条,总长3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庄埠至晓龙出口公路已开通。禾坪下大桥和举口大桥正在兴建之中,通往于都铁山垅大桥也亟待建设。未来的庄埠将是云集四海,交通方便,市场繁荣的庄埠。
诚招天下客,共同谋发展,加之庄埠人民的聪明勤劳,淳朴的风土民情,庄埠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历史沿革:
1932年1月设乡属洛口区,隶会昌县苏维埃政府。
1934年7月,设区辖7乡,隶西江县苏维埃政府。
1939年设第六区庄埠。
1946年撤区设乡。
1950年3月设乡属洛口区。
翌年3月,洛口区改称庄埠区。
1951年10月,庄埠区分为洛口区和靖石区。
1952~1957年设乡属洛口区。
1961年设庄埠公社,辖7个大队,属洛口区。
1968年并入洛口公社。
1984年设庄埠乡,辖6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