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槎街道基本资料

张槎街道介绍

地名由来:据传,东汉末年有张姓人在此建村,因慕其远祖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功,又附会张骞乘槎(木筏)在黄河之源会仙(斗、牛二宿)之说,而名“仙槎”。后因多张姓易名张槎。且是禅城区政府派出机关的管辖区域,故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张槎街道人口数量为29.69万人,位列禅城区各镇(街道)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

张槎街道位于佛山市禅城区中西部,是广佛经济商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便捷,人杰地灵,环境优美,总面积26.5平方公里,辖15个村委会和6个居委会,常住人口8万多人,外来人口20多万人。辖区交通便利,规划有“一高四轨”(佛开高速、广佛肇轻轨、地铁2号、4号线、5号线)、“四纵四横”(佛山大道、禅西大道、槎湾路、季华北路等四条纵向道路,以及季华路、轻工路、张槎路、塱沙路等四条横向道路),交通运输网络四通八达。张槎有着较为典型的岭南水乡气息,拥有东平河、汾江河、王借岗自然风景区等,为张槎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经商环境和人居环境。

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禅城园是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区,总体规划面积6.5平方公里,由禅城城南园4平方公里、城西园2.5平方公里组成,其中城西园坐落于张槎街道辖区内。目前,禅城园以数码光学器件、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光机电一体化、高新材料、精密制造、生物技术为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正逐步发展成为禅城区优化产业结构和技术创新的基地,成为禅城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之年。佛高区禅管委、张槎街道在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打造“禅西产业新城”的战略部署,立足“扩园、建城、优环境、强队伍”工作主线,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获评佛山新型城镇化“十大特色镇街”。街道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72亿元,同比增幅9.0%,其中第二产业242.88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87.83亿元,增长6.5%;工业总产值1173.23亿元,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额116.32亿元,增长1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0亿元,增长18.4%;合同外商投资额2.06亿美元,增长5.8%,实际外商直接投资7901万美元,增长5.2%;税收总额40.96亿元,增长16.7%,国税26.25亿元,增长26.5%,地税14.61亿元,增长2.6%。GDP、二产、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合同外资、税收总额、国税等7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全区第一。

谭仙观

谭仙观又称谭公庙,位于张槎街道大富村南部小土布坊中段。大富谭仙观之谭仙是从惠东县九龙峰谭公祖庙迎奉而来。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八年(1849年),于翌年已酉春三月建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

历史沿革:

北宋初,张槎堡属南海县季华乡(十堡之一)。

清代,改称乡。

民国十六年(1927年),张槎、大富、大江堡属南海县第六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并为存院围乡属县第十区。

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为张槎、大富、大江堡乡。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又并为存院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改属南海县第五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1月,属南海县第一支前指挥所辖区。

1950年3月,属南海县第一区。

1955年10月,属改属沙冈区。

1957年,撤区并乡称张槎乡。

1958年,与沙冈乡合并,成立超英人民公社,同年12月划入佛山市郊区

1959年8月,撤销超英公社,分成张槎等3个公社。

1983年10月至1984年上半年,撤社设张槎区公所。

1984年6月,属市辖石湾区。

1987年2月,撤区公所设镇。

2002年12月,属禅城区。

2003年9月,撤镇设张槎街道。

张槎街道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