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厦坭村上榜2018年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单位名单。
厦坭村位于清溪镇中部,清塘公路、清凤公路贯通全境;总面积1.5平方公里,下辖磨坭圩、旗岭下、郑围、花边岭、江背5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880多人;辖区内有外资、民营企业26家,新莞人约2万人。2008年,厦坭村组两级集体收入2050万元,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近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饥饿年代村民冒险吃香蕉头
解放前,厦坭村和全国上下的乡村一样,都是贫困的乡村,仍然没有摆脱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形态,以农业种植为主,时有水田1000多亩,旱地面积500多亩,除了村庄和水田之外眼见的都是小山丘。虽然这对当时只有400多人的厦坭村来说“人少地多”是件好事情,但在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厦坭村的村民们仍旧没有摆脱穷困的命运。尤其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厦坭村遭遇了史上最严重的干旱,连厦坭河都干枯了。村里的农作物颗粒未收,村民在饥饿得无奈之下,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尝吃各种植物。“我们当时很多村民冒险去尝试各种能吃的植物,我就吃过比如香蕉头、木薯、米糠、甘蔗根和各种能吃的树根和叶子。很多人也因此为了不饿死而吃了这些食物患上了水肿病。”今年81岁高龄的厦坭村老人温盘喜说起那段苦涩记忆苦说道。“我有五兄妹,加上父母共七口人,因为饥饿而吃了这些植物,年仅三岁的妹妹也因此而夭折。”
说起今昔的变化,今年62岁的曾春元婆婆说:“现在你看到的厦坭村委会办公大楼在改革开放前都还是水田哦,现在的清凤路两边的工厂,在开放之前全是水田和山丘。”那时的道路全是泥巴小路。距离镇中心直线距离不足三公里的厦坭村,村民逢圩日走路去镇中心赶集来回都要耗时近2个小时。温伯伯说:“那时没有办法呀,因为都是穷,很少人家里能买得起自行车。村民逢每月的‘3、6、9’去清溪新圩赶集,都是靠‘11路车’——双腿走路去咯。”
改革开放路通财通
光阴荏苒,历史的车轮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的厦坭村,开始爆发积蓄已久的力量。
改革开放初期,厦坭村周围的部分兄弟村都开始陆续引进港资厂,通过转让土地就能等着挣钱的好事,这消息一下子就在厦坭村耕种了一辈子田地的村民中炸开了。“当时这事情着实让我们很兴奋,村干部和村民们集聚在村管理区连续开会讨论,商量学习兄弟村的做法,如何开展招商引资,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时任村出纳的曾春元阿婆如是说。于是招商引资就成了当时厦坭村的第一要务。
1988年,厦坭村在当时村干部的努力下,终于引进了第一家港资企业——日旷塑胶五金厂落户投产。这个当时只有30多名工人的小来料加工厂,真正拉开了厦坭人发家致富的奋斗序幕。“改革初期,我们村真正是一穷二白,要钱没钱,如何开展招商引资确实很费心思。”曾春元老人说道。“当时很多投资商都想找大块的土地建设厂房,由于厦坭山丘多,土地狭小,很多厂商看了之后都摇头直接走人。”这让一心尽快招商的厦坭人心急如焚。“当时我们痛下决心,通过关系向银行贷了30多万元,在清凤路边的一块小山丘通过‘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平整出一块3万多平方的土地。”
土地平整出来了,在祖籍厦坭村的港商温容和江贵兴的大力推荐下,很快就实现了招商引资,并成功将土地转卖给了港商做厂房,不仅还贷清了银行的借款和利息,还挣取到了一笔钱。
随着清溪镇政府展开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清凤路边的厦坭村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1989年,清溪通向外地的三条主干线之一的清凤路水泥路建成通车,这给地处清凤路边的厦坭村带来极大的利好。路通财通,交通条件极大的改善,为厦坭村解决了当时头痛的投资环境问题。投资环境的改善,引来了大批外商企业纷纷落户厦坭,基本上呈现出沿清凤路带状分布的格局。20世纪90年代,厦坭村先后引进了10家港资企业,主要有塑胶、五金、手袋等加工行业,厦坭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8年村组两级总收入305万元。
在1998——2004年期间,厦坭村迎来了新一轮的飞跃发展。厦坭村通过建设厂房及配套设施出租给外商的形式发展经济,先后建起了15间共13万多平方米厂房,主要出租给台商、港商等企业,包括电子、电脑配件、模具、家具等产业,初步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村集体资产迅速增加,村组两级集体经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2000年村组两级总收入首次超过1000万元大关。2008年,厦坭村组两级总收入达到2050万元,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近2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超过2万元。
厦坭盛开文明之花
随着厦坭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民对文化建设的需求在不断提高,对教育文体活动需求也在不断增强。如今的厦坭村早已告别了已往破旧低矮的泥砖瓦房,住上了宽敞别致的农民公寓,家家户户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2004年起,全村村民办理了养老和医疗保险,村民再也不用担心看病难和养老难题。富裕起来的厦坭人,如今追求的不仅是物质文明,更加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客家人重视教育的厦坭村也不例外。早在20世纪60年代,厦坭旗岭下村就是闻名的教师村。据统计,当时厦坭村只有280多人,却出了4名大学生,而且厦坭村当教师的人达19人,占村中总人数7%,成了名副其实的教师村。如今的厦坭村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村委会专门购买了中小学生免费接送专车。此外,村里每年还拿出部分资金,奖励厦坭村考上大中专院校的学生,鼓励下一代多学习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近年来,在村委会的重视下,厦坭村的文化建设事业不断得到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批村民休闲公园、篮球场、村民图书馆、村民文体健康活动室等先后建成投入使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如拔河比赛、图书阅览、文艺晚会,文化、体育、卫生知识等培训班的开展等,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厦坭村也因此先后被评为“东莞市文明村”、“东莞市文化创建达标村”和“东莞市卫生村”和“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系列荣誉称号。
信息来源:东莞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