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镇基本资料

府城镇介绍

地名由来:明洪武七年(1374)为凤阳府治。清乾隆二十年(1755)建城,习称府城,镇以城名。

2022年9月,2021中国中部百强镇名单揭晓,府城镇位列第27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府城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府城镇上榜2019中国中部百强镇,位列第23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府城镇榜上有名。

府城镇位于凤阳县北部,淮河中游南岸,镇域面积178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6个社区,人口19.3万,其中农业人口7.8万人,城镇人口11.5万人。

府城,凤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府城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属钟离子国,唐、宋受濠州府管辖,明初,太祖元璋在此修建了闻名于世的中都城,此后一直为当地府、道、县治所,建国后成为凤阳县人民政府所设地。

区位交通:府城镇西接蚌埠市,与合肥滁州淮南、南京等城市相距150公里以内。铁路交通便捷,距京沪高铁蚌埠南站仅15分钟车程;公路交通发达,境内各级公路总里程563公里,其中S101、S307、S310穿境而过,合徐、宁洛高速公路连接线在境内留有出口,“村村通”公路实现全覆盖;水运十分方便,距千里淮河第一港——凤阳港仅20分钟车程。

经济发展: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确定并实施了“强化工业、调整农业、开发旅游业、带动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商业富民、工业强镇、稳农固本、科教兴镇”四大战略,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进步。

农业:府城镇是农业大镇,现有耕地11万亩,山场8300亩,林地9000亩,水面1.2万亩,常年粮食总产量在1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5万亩优质粮、万亩反季节蔬菜、千亩食用菌、5万头瘦肉型商品猪、万亩特种水产养殖等一大批种养基地。积极培育农产品品牌,“凤宝牌”面粉、“日月牌”粉丝、“御膳牌”麻油、“大王府牌”无公害蔬菜等产品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工业:通过资源整合、资本运作以及政策扶持、优化服务帮办等举措,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硅(玻璃)制品、粮油加工、矿产冶炼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培育引导本地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凤阳县凤宝粮油食品有限公司成为我县第一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的面粉被授予“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安徽省市场质量放心产品”等荣誉称号。

旅游业:府城镇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首批农家乐试点乡镇,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皇陵、明中都皇故城遗址,国家级旅游景点龙兴寺、明中都鼓楼等。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积极开发旅游产品,培育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市场,来府城的游客逐年增加,旅游收入逐年增长,带动餐饮零售业快速发展。

服务业:商业行业齐全,网点遍及城乡,苏果、华联、百大、好又多等大型连锁超市和一大批著名品牌产品专营店先后进入凤阳。中都商城、明中都鼓楼商业街、花铺廊大街、东方红大街,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尽显一派繁荣昌盛景象。

社会事业:境内设有综合性本科院校1所、专科学校2所、普通中学5所、高级中学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34所、幼儿园25所;医疗卫生机构有县一院、中医院和鼓楼卫生院。通讯、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有线电话、移动通讯全覆盖。金融、保险业协调进步。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文明祥和。

於皇寺遗址

於皇寺遗址位于凤阳县府城镇,时代为元代,类别为古遗址,面积为13000平方米。为凤阳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凤政[2016]6号。保护范围:遗址外边缘四周外扩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

明中都朝阳门及东城埂遗址

明中都朝阳门及东城埂遗址位于凤阳县府城镇,时代为明代,类别为古遗址,面积为50000平方米。为凤阳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凤政[2016]6号。保护范围:现保存的城墙遗址边缘向四周外

古堆桥遗址

古堆桥遗址位于凤阳县府城镇,时代为商周,类别为古遗址,面积为16800平方米。为凤阳县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文号为凤政[2016]6号。保护范围:土堆状遗址向外延伸东、南、西、北各30米。

历史沿革:

1912年初年,国民政府凤阳县设府城镇。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设府城镇。

1958年9月,府城镇并入府城乡飘扬公社;1960年6月,改称府城公社;1970年1月撤区,更名红卫镇;1972年9月复称府城镇,至此地名无变化。

府城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