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最早时该地乡民以王、梅、桂、谷四姓为主,因明清年间梅姓中出了一位清廉耿直的文官梅侍郎,朝野称颂,乡人崇敬,遂以其故居村而得名。
梅村镇地处国家第一个生态经济示范区—池州市贵池区南部,被省科技厅授予“安徽省高效与持续发展农业科技示范区”称号,东与九华山相望,南与石台县接壤,距市区40公里。四周高山环绕,内部状如盆地,龙须河、肖坑河贯穿全境,素有“深山聚宝盆”美誉。全镇辖11个行政村,87个村民组,2926户,10811人(其中农业人口10709人);总面积15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13285公顷,耕地面积645.5公顷,是一个“外挹九华之秀,内负平原之美”的山区镇。如今现代乡村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集金融、商贸、文化、住宅为一体,突出生态主题,柏油路直通镇政府,组组有公路相通,有线电视、电话及数字通讯网络覆盖全镇。
梅村镇原名崇义乡,乡民以王、梅、桂、谷四姓为主,后因明清年间梅姓0了一位清廉耿直的文官梅侍郎,朝野称颂,乡人崇敬,遂以其故居命名地理而沿用至今。本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4℃,无霜期227天,年平均日照1967小时,年平均降雨量1550毫升,具有优越的区域小气候条件;地貌特征以中低山为主,兼有桂村和黄田两个广阔、坦荡的田畈,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高程在海拔60——1200米之间;受成土母质、海拔高低、水份、热量与植被的影响,本镇发育了红壤、黄棕壤、潮土、草甸土、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等七个土类,为多种植物生长提供了各不相同的生长条件;山地植被以松、杉、青枫栎、乌冈栎等自然针、阔叶林为主,局部种植果、茶、竹、桑等经济林木,森林覆盖率为58.5%,是贵池区主要林产区,盛产竹木、板栗、茶叶、杜仲、黄莲等林产品,以及桃、李、杏、柿、杨梅、梨等鲜果,同时还拥有种类繁多的森林蔬菜,俗称“天然山野菜”,开发加工的竹笋、蕨菜、百合、香椿、马兰、珍珠菜、石耳、香菇等品种,被誉为“-珍品”、“山珍野味”和“绿色食品”。野生动物资源也异常丰富,多属国家、省级保护动物,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历史沿革:
1949年设立梅村乡。
958年人民公社化时成立梅村公社。
1983年体制改革,恢复梅村乡。
2001年撤乡设镇,更名梅村镇,同时灌口乡梅山村划入。
2007年1月,撤销高坦乡,并入梅村镇。
梅村镇附近有杏花村旅游景区、池州秀山门博物馆、大王洞、齐山-平天湖风景名胜区、九华天池、池州市博物馆(池州府儒学)等旅游景点,有西山焦枣、霄坑绿茶、秋浦花鳜、长岗葡萄、黄精、必胜板栗等特产,有池州傩戏、青阳腔、酉华唱经锣鼓、东至花灯舞、庙会(九华山庙会)、文南词(池州市东至县)等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