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泥泉子镇基本资料

滋泥泉子镇介绍

2014年7月,滋泥泉子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滋泥泉子镇位于阜康市东部46公里处,地处东经88°27′—88°41′,北纬44°06′—44°25′。南依天山,北邻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东与吉木萨尔县接壤,西与上户沟哈萨克族乡田比邻。平均海拔585米,地势呈南高北低,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其中南戈壁地带坡度较大,自然坡度在0.2~10%之间。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四季变化明显,年日照时数为2932.7小时,平均气温13.5℃,年均降水量248.4mm,年平均蒸发量1553.2mm,冻土深度202mm,无霜期174天。土地肥沃而广阔,历来为阜康的重要产粮区。

“滋泥泉子”地名之产生,顾名思意是依据该地从地表中流出的泉水有一种滋泥味,人们在开发该地生产活动中,依据这种地貌特点,天长日久,开拓者习惯的称该地“滋泥泉子”。

清乾隆二十年(1755),清廷派遣大军开赴新疆伊犁讨伐准葛尔贵族集团武装叛乱,在战争时期,为适应军事的西部要,在沿途为传递文报,转运军粮,仅从哈密经巴里坤到乌鲁木齐就设台站十九处。滋泥泉子是必经口之一,设白杨驿,在军事行动结束后,转向大量移民,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将为军事服务的台站,裁撤后为地方管理的驿站,来往驿运的车马行人,在今滋泥泉子镇要通过一条南北向的阴沟(今滋泥泉子镇中沟一村)十分困难,过往的行人旅客以该地渗出的泉水有一种滋泥味,故称滋泥泉子,天长日久滋泥泉子就成为固定的地名,人们以“滋泥泉子”替代了“白杨驿”。

1933年6月12日在阜康境内发生的滋泥泉之战,也称为盛马之战,这不仅是阜康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新疆现代历史上重大事件。-新编第36师师长马仲英率主力五千余人二进新疆,欲夺取新疆的统治权。新疆督办盛世才率省军与马仲英部在滋泥泉子(现镇政府以西梧桐槽子一带)展开激战。因天气骤变,马仲英的部队又冷又饿,再加上他的另外一支部队叛变投敌,马仲英部终被盛世才的省军击溃,马仲英率残部一千余人败退吐鲁番。这位17岁就被人称为“尕司令”、曾经横行西北的地方军阀从此一蹶不振。滋泥泉战役后,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马仲英上新疆,滋泥泉子打败仗。草帽子丢下两行,兵败快跑没拿上。

解放后,滋泥泉子地区于1950年建立了区、乡、村人民民主政权,人们当家作了主人。人民政府领导人民群众安定社会、发展生产、安居乐业、各安其所。

滋泥泉子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2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2023000207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