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状况
牛角井村位于威宁县城的北部,羊街镇的西面。距县城2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7.5公里。全村土地总面积10.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分别是牛角井组、大山营组、刘家院组、彭家院组、省得开组、仙仁洞组、仙水营组和背阳坡组。全村最高海拔2130米,最低海拔1890米,平均海拔2010米,相对高差240米。村地貌类型属高原中山地貌,地形起伏大,土壤的团粒结构较好,土质为黄棕壤,分布有黄坭灰包土、羊毛土等,土壤属微酸性土壤;成土母岩主要是石灰岩,由于石灰岩溶发育,其土层浅薄,加之人为活动加剧,部分耕地已逐渐向石漠化演变,属喀斯特岩溶地区。
二、气候特点
牛角井村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具有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冷凉,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日照多,辐射强。平均气温为9.5oC—11.1oC,无霜期220天,年日照约1550小时,年均降雨量900—1100毫米。
三、自然资源
全村耕地面积4060亩,林地面积2000亩,草地面积900亩。人口密度为227人/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6.60亩,人均占有耕地面积1.75亩。20°以上坡地面积700亩左右,部分耕地基岩裸露,广种薄收。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全村森林覆盖率为37%。部分坡耕地和荒草地已演变为石漠化,石漠化面积455亩。境内水资源贫乏。无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
四、人口构成及文化素质
全村总户数为582户,总人口为2841人,其中,汉族443户,2180人;彝族53户,232人;苗族78户,386人;蔡家人8户,32人。性别分布中,男性占53.3%,女性占46.7%;16岁至60岁劳动力人口1387人,全村有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文盲半文盲人口60人,占总人口的2.59%;小学文化人口1100人,占总人口的47.5%;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40人,占总人口的1.7%。劳动力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外出务工人员141人。
五、基础设施状况
牛角井村基础设施薄弱,没有灌溉面积,农业基础设施仅有少量的坡改梯工程。没有通组公路,村级道路交通基础薄弱。没有生产用水设施。境内水源贫乏,人畜饮水困难,灌溉面积不足。全村现有小水窖120个,沼气池150个。
六、产业发展状况
牛角井村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养殖业。主导产业不突出,且小而全,科技含量低,耕作粗放。2009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060亩,无良种推广面积,粮食总产量937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71公斤。2009年末大牲畜存栏411头(匹),出栏18头(匹);猪存栏2050头,猪出栏300头,在生猪存栏中有能繁母猪450头;羊存栏180只,出栏15只;家禽存栏2200只,出栏1030只。全村总产值509万元,其中,种植业产值265万元,占总收入的52.1%;养殖业产值112万元,占总收入的22.0%;外出务工收入106万元,占总收入的20.8%。
七、社会事业发展状况
全村有小学1所。无卫生室、无文化室、无兽防室,其他社会事业发展设施均是空白。
八、贫困突出问题
通过民意调查了解,牛角井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饮用水困难;二是交通困难;三是现有住房条件差;四是养殖水平低,种植单一,耕作粗放,单产水平低;五是生活用煤困难;六是看病距卫生院远;七是农民素质低;八是部分村民组的儿童上学路途远;九是生产生活用电不稳定,电量不足;十是生态环境差;十一是
--人口总数:2841人农业人口:2841人非农业人口:/人
--行政区面积:1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60.0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蔡家人发展口号:抓经济搞建设创富裕
--所辖村:牛角井组,大山营组,刘家院组,彭家院组,省得开组,仙仁洞组…生产总值:509.0万元
--主要经济产业:种植业,养殖业名特产品:烤烟,蔬菜,马铃薯办公所在地:牛角井村大山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