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花镇基本资料

乌兰花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乌兰”是蒙古族语系,“花”是汉语言文字,总称属于红花的意思,故得名乌兰花。

一、自然情况

乌兰花镇位于通榆县城西部。东与新兴乡相连,西与兴隆山镇、新发乡接壤,南与瞻榆镇、新华镇为邻,北与四井子镇交界。镇政府所在地乌兰花屯距县城四十公里,通同公路在镇政府所在地经过。

全镇辖14个村,45个自然屯,4975户,总人口18804人,其中农业人口16601人,非农业人口2203人。全镇总面积529.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690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89公顷。

二、经济情况

1、2003年农林牧渔总产值530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5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5%。

2、2003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16690公顷。

3、2003年粮食总产量11240吨,其中玉米总产量6275吨,2003年杂粮杂豆总产量4965吨。

4、2003年油料总产量5181吨。其中葵花总产量3770吨。蓖麻总产量1411吨。

5、2003年甜菜总产量:210吨。

6、2003年林业产值1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

7、2003年林地面积9013公顷。

8、2003年牧业产值600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1%。2003年猪肉产量190吨。2003年牛肉产量84吨。2003年羊肉产量90吨。2003年产蛋160吨。2003年产绵羊毛100吨。2003年牲畜存栏45000头(匹、只)。其中牛存栏2426头。马存栏2234匹。羊存栏40340只。

9、全镇有农田作业大中小型拖拉机2000台。

10、全镇镇与村、村与村、屯与屯之间的公路畅通。

11、全镇有商店和小卖部78处,牲畜交易市场一处,镇里每月还有三次大型的集市贸易。

历史沿革:

清代属蒙王地。

清末,属醴泉县所辖。

1915年,从醴泉县划出,设置瞻榆县,属瞻榆县。

1930年,属第三区,驻感化村(乌兰花),辖4个村。

1941年,实行街村制,属感化村。

1946年2月,瞻榆县建立民主政府,属三区,驻地乌兰花,下设7个村。

1956年3月,撤区,设乌兰花乡,驻乌兰花村。

1958年9月,双龙河、西太2个乡并入乌兰花乡,下设10个村。

同年9月末,撤乡,建乌兰花人民公社,1960年12月末,管理区改称生产大队,辖10个生产大队。

1958年10月16日,瞻榆、开通两县合并为通榆县,属通榆县。

1983年12月撤销人民公社,设立乡人民政府,实行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制,改称乌兰花乡,下设10个村民委员会。

1990年12月,下设14个村民委员会。

1993年11月23日,撤乡,建乌兰花镇。

归通榆县所辖。

名称沿用至今。

乌兰花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