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该地有“五虎四照出天子”之传说,“五虎”即“东虎(呼)、西虎(呼)、南虎(呼)、北虎(呼)、”;“四照”即“北照(召)、南照(召)、东照(召)、西照(召)”。中召曾称东召,后因位于南召、北召中间,改称中召。清同治六年(1867)《滑县志》载有“中召”。
中召乡地处黄河故道南岸金堤之上,位于内黄县城南32公里处,北邻本县后河镇,西邻本县梁庄镇,东邻濮阳县新习乡和濮阳市高新区王助乡,南与滑县四间房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中召乡历史上隶属关系多变,宋元隶澶州(濮阳),明永乐初改为直隶大名府滑县仁寿乡,1940年划为高陵县第五区,1949年划属内黄县第四区,1957年撤区并乡,建立区级建制的中召乡,1958年改为中召乡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中召乡。
中召乡辖28个行政村,3.35万人,面积59.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2%,其中耕地面积5.6万亩。中召乡属黄河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气候四季分明,土壤分为三类,北部为沙地,中部为粘土,南部为轻沙土壤。经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现在是田肥地沃,成为内黄县粮、油、果、林生产的重点乡之一。2005年人均纯收入2580元。
交通通讯自2000年以来,中召乡交通事业蓬勃发展。目前,中召乡处在濮鹤高速公路、郑吴公路、阿深高速公路、吴黄公路“井”字型框架内,村村柏油路与主干线公路形成公路网,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通讯发展迅猛,电话装机突破6000部,移动手机达2100余部。
水利电力截止到2005年底,中召乡有机井1250眼。由于多年来干旱少雨,地上抽水量大大超过补给量。为了节约地下水资源,大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辅设地下管道11多万米。境内有10条排水沟(3条主干沟),88个坑塘,基本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2000—2003年,中召乡完成了农网改造工程,新装高能变压器131台,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能满足生产和生活用电,农村年用电量490万千瓦时。
农林牧业近几年来,中召乡不断改善耕作条件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传统的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等连年丰收。为进一步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中召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服务为手段,不断加大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依托自身优势,扩大蔬菜种植面积,推行粮菜间作、枣农间作及温棚小杂果、蔬菜逆时种植模式。
历史沿革:
1949年属内黄县第四区。
1957年建立区级建制的中召乡。
1958年改中召人民公社。
1984年复称中召乡,沿用至今。